春节,能真正感受到在家里过年过得很没有恐惧感还是工作以后。
小时候,父亲常年不在家,农忙或过年过节回家也是每次都喝得醉醺醺的,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火炉边就不该是小孩子呆的地方,必须回到另外的屋子做作业,冷的一年揩鼻涕,一边做作业,也有偷懒好耍的时候,但凡听到父亲一丁点儿的脚步声,就算是飞也得飞到写字台边,装的很认真的样子,那时候父亲在我们心目中就是恐惧源泉,我们甚至都希望他回家,每年的春节,如果考试成绩不错,可以在火炉边呆上一会儿,如果考得不好,酒后的念叨让人宁愿冻死也不愿做火炉边和他坐一起。
而母亲的管教方式也是更多欺软怕硬型,对我父亲束手无策的她但凡我们不听她的也是棍棒相加。记忆中,我们并没有一家五口围在火炉旁好好过过年,享受春节的团圆与温暖的气氛。火炉,南方最能把一家人团在一起的工具,于我的家似乎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通常过年父亲要么去别人家过,要么领了很多人在家里来过,即便如此,孩子们基本上就是上桌吃完饭自己该上哪儿上哪儿,火炉边就不该是孩子呆的地方。
后来工作了,能自食其力了,春节一个桌子吃饭不再有恐惧,但因为父亲每天都是烂醉如泥还时常伴有酒后“发疯”,经常看我们几姊妹都是不顺眼的状态,呆的也不舒服,所以,冬天的火炉,春节的温暖仍然是不属于我们的,那时候心里想的就是想办法考出去,换到不在老家的单位,去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最好是城里面,谁过谁的日子都互不干涉,自己有自己的一个独立空间,自己想要怎样生活都可以很自在。
现在我们几姊妹大了,都有了自己的家,我也从老家的小真把工作一步步努力调了县城,也算如愿以偿,但因时间的推移,父母也在渐渐老去,特别是母亲,身体不好多少让人担心,所以又开始时常回家,周末回去陪陪他们,做做饭做做家务,春节也回去过年,只是还是没有那种温暖感,因为父亲仍然是酒醉常态,至于子女们有些什么发展这个对他来说,似乎与他没有关系,外孙子什么的,也没觉得是增加家庭和谐的因子,重男轻女的思想一直到持续到他的孙辈。
没有在一个和谐有爱的空间里长大的孩子,要想获得幸福的能力,需要自己的觉醒与不断成长,否则就会一边讨厌过去的模式一边不自觉地重复着这个模式,比如我哥,前天和侄儿聊天,他说他外公在去世的那天弥留之际想要见他一面,结果我哥也就是他爸爸以要高考为由没有让他去,我当时听了没有觉得震惊,只是给孩子说了一句:以后一定记得,有很多事比学习更重要。已经读大学习的他当然能懂,只是怕他对他爸爸埋怨,后面给他讲了一下我们从小的成长环境,这个也不能怪他爸。当然,写于此,也不是要怪父亲什么,只是觉得今年因为母亲走了,他一个人坐在火炉边,看着孩子们围着火炉其乐融融,没有过多语言的他反而显得自己有些格格不入,也因为日常没有建立交流的通道,说个什么似乎也没有人在意,就越来越少的话,现在的状态就像小时候他对于我们只有责任一样,我们对他更多的也是责任,和谐交流估计得需要好长时间从零开始的培养。
有时候想想我对孩子也多少缺乏耐心,遇到搞不定他的时候就总是会用人各有命来为自己的放弃对他的引导。孩子在他爸那儿有多少隐忍,在我这儿就像寻求多大的无条件包容。加油吧,内在小孩儿,我知道其实你也需要更多的爱与包容,你也尚在疗愈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