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往事(慢半拍)

这篇是我自己的经历,也可以说是老公的经历。他是个慢性子,我常说他慢半拍,也有点像司马懿,犹豫不决。

很多事儿都是因为拿不定主意,性格拖拉,而错过了很多机会。

那几年卖鞋,一般进货只跑郑州和石家庄,都是老公和妹夫去。那次去温州,老公让我也一起去,他说让我出去见识见识。一起去的还有妹夫和几个卖鞋的老板。

大家都知道,温州那边差不多都在家做鞋,规模大的成了皮鞋厂,小的在家小打小闹。那时,温州的名字家喻户晓。不仅做鞋火,而且因为鞋的质量问题更是上了3.15

那时交通没有现在方便。去往温州还没通火车,我们坐着大巴车,沿着悬崖峭壁下的一条公路,蜿蜒曲折。现在有一首歌九九十八弯,那里的盘山公路不知道有多少弯。大巴车会车的时候真像现在的视频,坐在车上看的都胆颤心惊。司机却是一脸淡定,看来,走这种道走也习已为常。不管怎么说,一路奔波,两天两夜终于到了皮鞋盛产地,温州市。

到温州,印象深刻的记住了几点。第一,我们这里吃早晚饭,配的是菜,他们那里的是小鱼小虾,是海鲜,在我们这里从来没有。第二,他们那里骑的车型大多数是24的,看着特别潮流。而且还带一把伞,或是在后架子上放着,或是在车把上,后来才明白,那里一会下雨一会儿晴,一把伞一举双得。第三,是重点,出租车。对,温州市出租车真方便,可是我们这里当时一辆也没有。

回来的车上,老公和妹夫聊起温州市的出租车。当时的想法,只是单纯的想,回来也想办个出租车公司。温州市出租车上都写着什么什么公司,妹夫说那得借多少钱啊,老公也不知道问问该怎么去办,有门市忙着,再加上啥事儿不是往前赶,而是一拖再拖,所以,这件事情也是不了了之。

第二年,这里有了第一批黄色的出租车,公司名字叫飞达,真是飞黄腾达,在出租车行业中迅速掘起,我记得有大约有三、四十辆,是名副其实的出租车领头羊。

别人是怎么弄起来的,隔行如隔山,他到现在都不知道,只是心里留下了一种遗憾。

老公后来自嘲到:“谁的财就是谁的财,这钱不该咱挣。”

真的是这个意思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