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两天,一篇北大学子12年不回家过春节,拉黑父母六年,还写万字长文控诉父母的新闻在网上盛传,连人民日报这样的官微都进行了一个报导。我从微博搜出原文,花了大半个小时才读完,感觉很沉重很揪心。
原文说主人公是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考入北大,本科毕业又成为全美前50的名校研究生。但在这封长文里,他写到,父母以安全等为理由,从小控制他的学习环境,让他无法得到更好的学习资源,在学校受到欺负后家庭不仅不保护他,还指责他,这种单纯的环境限制了他的社交能力,让他开始变得内向,敏感,没有安全感。因为动手能力差,被人嘲笑时父母冷眼旁观,旅行时被人开不合时宜的玩笑,父母也一言不发,甚至在后来一提此事就勃然大怒,使得他不再信任家庭。在大学期间和留学期间,父母都让看似亲密实则彼此毫不对盘的亲友照看自己,跟父母反馈说交流有问题也不被重视,使得作者在情感上成为孤儿。最终积累了多年的矛盾爆发,他选择了与家庭断交。
这封长文,令看的人都觉得异常沉重,不管问题出自哪里。不管哪一方负主要责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鸿沟,怕是难以修复吧。
02.
不禁又想起了樊胜美,原生家庭特别不堪,父母重男轻女,一家人却又像吸血虫一样依附在女儿身上。不争气的儿子结婚买房要女儿出钱,孙子读书生活要女儿出钱,老人养老看病要女儿出钱,甚至举家带口跑到上海投奔女儿时还怪女儿衣服买太多,合租房价格太贵,直接在公司打个地铺就好了,节约钱给哥哥嫂嫂侄子用才对。父亲病重,哥哥没钱管不了,女儿要卖房治病还被母亲阻挠说卖了哥哥一家没地方住了,让她去找她的那些朋友借钱。简直是毁三观。面对这样的家庭,樊胜美不赶紧从中抽身还把自己当救世主,观众看得也是恨得牙痒痒。
可是好在那个北大学子在意识到自己已经出现心理问题时,没有消极堕落,而是一边尽量与父母修复关系一边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虽然到现在他已经决定与父母决裂,但至少他还对自己的人生抱有希望,而他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自己当初做错了,并且多年来一直有关注儿子的心理状况,并以自己的方式在进行弥补。而樊胜美,最后能够勇敢果断的对家人说不,卖房救父,而不是乞求朋友借钱帮助,我想她的家庭自此以后也会认识到女儿并没有义务承担哥嫂一家的生活,也不会再像从前,只知道剥削女儿不知道给予女儿平等的爱了吧。
03.
我很庆幸我的原生家庭足够合格。虽然跟父母也会有很多代沟,很多时候我也会觉得他们根本不理解我,很多时候我也会埋怨他们,自小的家庭教育方式让我也变得敏感,内向,不擅社交。但是越长大,越能感觉到他们正在老去,到现在,已经从当初事事替我决定到现在听得进去我的想法。我想,等我跟他们的沟通越来越有技巧时,彼此也会越来越融洽。
家庭是孩子初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摇篮,幸福的家庭大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千差万别,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也只有爱和被爱才能让两代人真正跨越鸿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