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只知道端午有好吃的,再贫穷的家庭,一顿端午节的佳肴还是要必备。
稍微大点,才慢慢知道端午节的来历,也知道了端午的很多別称。各地称呼不同,有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等等。
这些別称,也引出了端午不同的传说。有纪念屈原之说,有吴越民族图腾之说,起于三代夏至节之说,恶月恶日趋避之说等等。
但是,影响最广泛的还是纪念屈原的说法,在各地的民俗文化中,赛龙舟和吃粽子都与纪念屈原连续起来。
传说总归是传说,其实这个日子也是在提醒我们。记住一种精神,用这种精神来参照自己。
传统的端午民俗纪念活动,北方和南方还是有差异。我从小生活在北方,15岁迁到南方。南北的端午节,都有很深的体会。
北方人豪爽,凡事讲分量。包起粽子,也是很大一个大盆,就是小孩洗澡那么大一个盆,七大姑八大姨,一起包。红豆,豆沙,大枣这些合着糯米。
一群叽叽喳喳的女人,围着占去大圆桌一半多的米盆,边聊天,边飞快包着粽子的情形。
粽子煮熟以后,大家一起吃,桌子中间一盆红糖化的水,一大柳筐粽子摆在桌上。每人手上一个碗,吃多吃少随意。
一般先给家里老人一碗,再给每个小孩一碗后,大人才开始吃。吃完粽子,还要吃个茶叶蛋,寓意顺利安康。
来到家里的客人,姨姨或者姑妈,也会给家里的小孩送一个肚兜。大红肚兜上绣着蜈蚣,蝎子,蛇,老鼠,赖蛤蟆五个动物。寓意小孩不生病,五毒不侵。
现在端午不送肚兜了,姑妈和姨姨会用彩色线,编一个七彩手环戴在孩子手上,代替了肚兜。
北方的端午,就是一大家亲人聚会的日子。大家一起包粽子,一起聊聊家常,把亲情找回来。
南方的端午,除了吃粽子,粽子有甜,有咸。还要在门上挂艾叶,菖蒲,也有避邪之意。
与北方最大区别,在于龙舟大赛。端午这天,南方各地都有划龙舟大赛。人们欢天喜地涌向江边,河边,都为了一睹划舟大赛。顺水而游的鸭子,大家齐心协力的动作,都是一种力与美的体现。
端午节在南方,是仅次于过年的节日。那天上午满街都是卖粽子和艾叶,菖蒲的叫卖声。满街飘着粽香,艾叶香。
买点雄黄泡酒,炒点紫苋菜,再煮上一锅粽子,一些咸鸭蛋,这些端午必备菜品,再配上一些荤素搭配的菜肴,一桌香气扑鼻的端午宴可以入席了。
端午节是一种记忆,也是一个传承,我们除了要记住屈原的品质,更要发扬一种热爱祖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