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会喜欢宝钗的得体大方,我并不这么认为,不是出于偏见,而是我真的感觉宝钗可能并不是世人所认为的这么“大方”。
打这第六十二回说起,这一回合写的主要是史湘云醉卧芍药,香菱情解石榴裙的故事,大部分人会说,这里怎么就看出宝钗不大方啦?
各位看官别着急,听我慢慢给你们介绍啊~
撇开湘云醉卧芍药丛中一节不提,咱往后看:
宝玉正欲走时,只见袭人走来,手内捧着一个小连环洋漆茶盘,里面可式放着两钟新茶,因问:“他往那去了?我见你两个半日没吃茶,巴巴的倒了两钟来,他又走了。”宝玉道:“那不是他,你给他送去。”说着自拿了一钟。袭人便送了那钟去,偏和宝钗在一处,只得一钟茶,便说:“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宝钗笑道:“我却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够了。”说着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袭人笑道:“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我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
可能你还是觉得:这里很正常啊,不就是袭人送茶吗?
你再读。
噢,似乎有点意思了。
看袭人的意思,两钟茶是准备好了分别给正在一起咬耳朵的宝玉和黛玉的,但是黛玉同宝玉聊完天后转身往厅上寻宝钗聊天去了,待到袭人要送过去时,发现黛玉不在,以为她是故意离开让自己白忙活一场,看语气应该是有些许嗔怪的,宝玉却在这时说道:
“黛玉不就在那里么,你给他送过去,”然后自己拿了一钟。
袭人送至。
发现宝钗黛玉二人在一起,这就比较难办了,一钟茶,两个人怎么够分呢?
只好说道,你们俩个谁渴谁先喝去吧,没喝到的我再倒一点去。
原本是给黛玉的茶,既然宝钗也在,那就只好跑两次了。
宝钗却是笑着,忙说自己不渴,只要一口漱漱便可,这一段曹雪芹写的极生动。你看
宝钗笑道:“我却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够了。”说着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
“笑道”,“先”,“剩下半杯”,“递在”,这一系列的动词写得特别充实,粗略的看,宝钗很是优雅,气质翩翩,可真的是如此么?如果你还是看不出来,你试着与这段比较一下:
宝钗道:“我不渴。”说着拿起来,放在黛玉手内。
怎么样,是不是有些不同呢?
是不是能感受到空气中一丝丝电流划过?
宝钗先拿过杯子,先喝了半杯,这便是一种暗示,这好比是一种酸葡萄心理,即使现在某物不是我的东西,但那也得是我用过扔掉或者是不想要的东西,因为不需要,所以我无所谓,给你是我施舍给你的,懂不懂?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占有欲作崇的一种表现,就像狗喜欢在自己的领地上撒尿以此来证明绝对的抵制领土侵犯的原理一样,这个社会上的独生子女,你们都经历过吧?
即使宝钗略长于黛玉,确实黛玉得先按长尊有序的规矩来让茶,可是怎么说,宝钗也要爱幼吧,即是一句话也不说,兀自的喝茶,喝就喝吧,你喝完它呀,留个一半作甚么呀?
再看我们另一位女主角,林黛玉。
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我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
黛玉亦笑然,但由此可以推测两种情况,此处一作黛玉误以为宝钗是真的为自己着想,饮这半钟尽够,毕竟秋窗风雨夕那回,黛玉不是也认为自己同宝钗惺惺相惜么;二可看作是黛玉看出了宝钗的小心思,顺水推舟饮了那半钟茶,也不忘暗讽,难为你还晓得留半钟舍与我,而不是全喝完,让我干看着你,毕竟黛玉性格比较敏感,有些事情用不着多说,早就了然于心,这或许也是她悲剧的最大一个原因之一,不过此次不先展开谈。
不过如果真是后者,林黛玉最后“说毕,饮干,将杯放下”这八字,不禁让人感受到一种风范,彬彬有礼又不失风度,还隐约有种侠女的气质,干脆利落。而不是以小人之心置君子之腹,这点令人欣赏。
不知道细心的读者还有没有发现一个细节,对,就是这其中袭人的表现。
宝钗笑道:“我却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够了。”说着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袭人笑道:“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我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
袭人也笑了,由此可看出袭人这姑娘还是比较老练精明的,她早就看出了宝钗的小花样,由着她,可能是出于一种对毒舌黛玉的小小教训,也可能是忌惮薛家小姐宝钗的势力,毕竟未来少奶奶可不是好惹的,她还不想失去服侍宝玉从而人上人攀高枝的机会。
三人的笑各有内涵,这可能需要极大的功力去揣测,但这一回合我看到的不仅仅是网络上盛传的“睡着的爱情和醒了的爱情”,更多的是一个不一样的宝钗。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我解读的一部分,不求所有人喜欢,但希望能有更多的红楼梦中人切磋指导~
多多关注哦~ 多多喜欢~ 多多打赏哦~ 时空隧道在此,点击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