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经常有人在晒,一年读了多少本书,每天坚持晨跑或是冬泳的,每天打卡,展示他多么努力,坚持养成了好习惯,看到他也坚持了两年、三年甚至五年,但一直还是停留在原步,也没有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明明看到他们这么努力,还是不能收获一丝成就?今天这本书为你揭晓答案,周岭的《认知驱动》,作者认为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当然有必要,比如坚持早起、阅读,在养成这些习惯的同时,要打造影响,学习技能,创造出作品,得到外界的认可,才会领先很大一批人。
1 学习新的技能,让你脱颖而出。
养成早起、阅读、跑步的习惯,这里我们就不重述了。
养成一个好习惯,只要得到自己认可即行,所以相对容易得多,但要学习一项或几项新技能并熟练运用,难度大得多。
在自己职业技术之外培养一项或几项全新的技能。这项技能既可以让他人受益,当然也创造自己的价值和优势。
在职业之外另起炉灶,学习崭新领域的知识,把沉寂多年的脑区激活,也是让自己大脑保持活力的一种形式。
能够在退休之后不会感到无聊和痛苦,不会感到手足无措,甚至很快地衰老,认为自己活着毫无意义。具备了这一项新的技能,能让你在退休之后过得更加闲适,甚至更加充实。
哪怕是遭遇困难,不愿意干或者不喜欢目前的职业了,甚至这一门职业被时代淘汰了,你还有另外一个计划可以让自己重新活下去。
就拿这两年的新冠疫情来说,疫情的原因,导致一些行业比如旅游、餐饮、交通运输等的发展受到很大阻碍。
今年政府发布的双减政策,关闭了大量的学科培训机构。
如果你具备了另一项技能,就不会惧怕关门,可以在另外一个行业里满血复活。
我参加简书日更,让自己在未知的领域里学习一门新的技能,阅读与写作也是一项技能,需要学习和训练。
当我退休,就不会觉得无聊,不会整天无所事事,我会拿起笔、摊开纸,写下我想记录的所有,总结我的人生经历,也许可以给年轻人提供参考,发挥余热。还可以翻开多年前的文字来回味过去,甚至写写回忆录,作为留给儿孙的礼物。
行业外的技能也可以反过来增强本职事业的发展,让你在单位能一展才能,令人刮目相看。可见掌握一项新的技能,无论对我们在本职内和本职外都是大有益处的。
2 远离糟糕的环境,让你变得优秀。
为了要学习新的技能,不可能让自己置身于成天刷手机、打麻将的人群中。
“环境可以塑造人”这一说法在2019年浙江大学的一条新闻,再一次得到印证。
报道浙江大学的宿管阿姨和保安,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看到大家都埋头苦学,他们也不甘落后去学习一些技能,最后精通画画,弹吉它,摄影等等。
后来被人们誉为浙大“扫地僧”。
我们设想这些宿管阿姨和保安到了其他的保洁公司或者某些小区、建筑工地,他们也许就碌碌无为。就像我们单位那些保安,每天无所事事,下班后就玩手机、打麻将,保安干一辈子。
那么,大环境如何改变这些宿管阿姨的,这要讲讲我们大脑的生理结构,大脑存在镜像神经元,看到别人都那么努力,镜像神经元被激活,有了学习的动力,不自觉去模仿周围优秀的人。
就像我们养育孩子,身教大于言传,要让孩子怎么做,不是口头上去说,而是用行动去做示范,他看到你这样做,也会相应地去模仿。
那么多的家庭,为了给孩子选好学校,不惜重金买学区房,缴纳高昂的择校费,也要给孩子挑好的学校,好的老师。
孩子选好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是同样的道理,周围的伙伴可以映照出孩子的模样。
处在某些脏乱差的城市,你手上的垃圾可能就会随手乱扔,如果你来到一座素质很高的文明卫生城市,我想人人都会自觉扔垃圾桶,这就是镜像神经元在产生作用。
所以为了让我们自己变得更优秀,一定要远离不好的环境,在糟糕的环境中,我们不容易找到能够无意识去模仿的对象。
当然,不是说不好的环境就不能进步了,也有逆境出人才的,毕竟那是少数,我们还是普通的大众。
3 创造自己的作品,让你变得有价值。
是不是有了好的大环境,我们就可以领先于他人呢?我们每天做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吗?
周岭在书中提出精神世界是分层次的。
我们每天去餐馆吃饭,拿着手机刷视频,去书店看书,这些都属于消费层次的,人人都会消费。
我们在工作岗位,工厂的工人生产商品,学校的老师教授学生,医院的医生治疗病人,这些都属于生产层次的。生产层次大多数都是因为外界的压力,为了维持生计,而参与劳动并生产产品。
比生产更高一层的就是创造,要创造出独一无二和有价值的作品。
有一年一对草根兄弟唱《春天里》火了,被请上了春节晚会,后来被原创汪峰给禁唱了,对于汪峰来说,这首哥就属于创造,而对这一对草根兄弟旭日阳刚来说,他不能算是创造,最多就是生产,因为他没有创造价值。
每天都有那么多人拿着手机刷视频,看电影,打游戏,在这样的状态下是不需要目标的,都过着
混沌的日子。
生产层是在外在的压力牵制下而进行的活动,如果哪一天外在的压力不复存在,人们也会感到迷茫和困惑,和消费层的面貌处于同一状态。退休后的百无聊赖,就是典型的生产层去掉了外在压力后的状态。
只有创造层的,存在内在驱动力,有了内在的目标,才会有热情去创造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对他人有利的作品来。有了创造这一精神层面,人们只会觉得时间不够,哪会有时间去刷手机,人生目标非常明确,充满了能量。
古典老师的开年第一场直播,取名“成为有作品的人”。其中也讲到2022年我们要成为“创造美好作品的人”,去对抗时代的不确定性。美好作品不仅仅是指出版了一本书,讲了一堂课,也可能是制作了视频或者PPT,一场演讲或报告,可以给别人带来价值的,能够复制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学生喜欢在手机上玩游戏、看小说,这些都是处于消费层次的,那我们可不可以把它升级到创造层次,我来设计游戏,让别人来消费;我来写小说,让别人来读。我睡一觉醒来的时候,睁开眼睛都有人花了好多时间在玩我的游戏,读我的小说。
如何去创造作品,首先保持输出,输出的内容要有价值,利他的,如此会形成反馈,最后形成循环。找好自己的目标,从创造美好作品去打造自己的个人特色,成为自己!
可能会有人说,要做到大众眼里的成功好难!当然那是小概率事件,但当我们努力了,掌握了一项或几项技能,创造出了价值,在小范围内影响了别人,也算有价值的,价值是会带来好运的。持续不断地输出价值,当我们准备好了,那些意想不到的好运才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本书会改变你以往的认知,帮你找到成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