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1-20页)

      本中绪论第一节中提到的学生的各种反应跟开学第一天初入教室看到的情景不谋而合。从事教育的我们或负责教养的父母,无不希望偏差者能改善,中性者能从善,良好者能继续保持,当这种偏差行为出现的时候其实就是学生在向我们发出求助的呼声。

        其实,个体行为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因身心发展及客观情境影响,随时在变化。一般说来,改变来自3方面:1.成熟(使种族延续的循环活动);2.有机体的暂时状态(由疾病,疲倦,情绪紧张或药物所导致的行为变化);3.重中之重学习。学习是行为潜力较具持久性的改变,此种改变系由于增强练习而获得的结果,即经由练习而产生持久性行为改变的历程。这里的学习跟自序中提到的对两个问题的答案是相符的。自序中提到:只有那些无儿无女的人,才有养育子女的锦囊妙计。只有那些不教儿童的人,才有感化顽童的妙法良策。可这些无儿无女的社会贤达,或是这些不教学童的学者专家,虽一再告诉人们许多管教孩子的锦囊妙计和妙法良策,但多少年来,对这些顽童孽子的老师,家长而言,却派不上用场,儿童的问题不但不减少,反而有增无减。这说明了什么?其实,在实践中不停的摸索才能找到方法,上下嘴唇一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真的很难。

      刚刚开始,新接触到好多的名词,读起来还有些懵懂,理解也不知到不到位,还需在多读中慢慢理解,期待自己的进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