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我去村头小超市,买了零食糕点等食品。
回到家后,我拿出一个注心小蛋糕,打开来咬了一口,隐约觉得它有一股臭味。
我把它拿过来仔细闻,没错,是有一股子虾臭味。
“难道这个蛋糕坏掉了?”,我想着,又打开了一个,再闻,还是臭。不是一个坏了,是这款蛋糕都是坏的。
再一看看保质期,竟是2021年11月份生产的,眼看就要过期了。
我想起上一次来这家店买它时,还是去年冬天呢。没想到时隔几个月,店主竟一直没换新,再买还是去年那一箱。
我买了好几种蛋糕,这款变质蛋糕挑共有五个。
怎么办呢?
我第一个念头,是“浪费可耻,反正也吃不死,让猫吃”;
接着是“扔了算了,反正又没几个钱”;
但转念又一想,“不行,每次买东西,人家连个零儿都舍不得抹,一毛两毛的全得加上。偶尔抹两毛,都要叹好长一口气,好像对我多慷慨似的。那我还没人家富,有什么资格不追究呢?我得找他去。”
于是,我把这几个蛋糕装在一起,拿着它们,骑上电车,向小超市出发。
路并不远,但我却想了好多。因为大部分人都不喜欢给顾客售后,买东西时笑脸相迎,售后时脸可能会拉得老长、阴阳怪气。本来是他们的产品的问题,弄得却像是顾客错了似的。
就像有一次,我在集上买了个西瓜,到家一看里面熟烂了,便去找摊主调换。
我把瓜拿给他看,他瞥了瓜一眼,脸立刻黑了下来。我一句“瓜坏了……”还没说完,他就粗鲁得打断了我,“快别说了!”。
扭头用手在瓜车上拨拉来拨拉去,挑了一个个头很小的瓜,不由分说地塞在我车筐,阴阳怪气道:“你不是嫌熟么?拿这个,这个肯定不熟”
说罢,扭过头去不再理我。
他的态度,让我既惊讶又屈辱,买之前他们一再保证,瓜不好管换,而那个瓜真是坏瓜,我这才来。这样合情合理的事,却被他弄得像是我在向他讨瓜一样。
尤其是,到家之后,我发现换来的那个瓜几乎是白瓤,压根没熟。怪不得他说,“这个肯定没熟”,我很恼火,愤怒之下把两个烂瓜都扔了。
这么想着,就来到了店里。
到了那儿,等店里的那一位顾客走了之后,我把袋子递给店老板,告诉他蛋糕变味了。
他接过袋子,拿出蛋糕,放到鼻子下使劲闻,之后又把蛋糕转圈来回看,像是自言自语地说:“也许,它原本就是这个味呢。”
“怎么可能呢!”,听他这么说,我有些生气,又不是咸鱼臭豆腐,哪来的“本来就这个味”。
“好好好,给你换别的样就是了。”
然后他把这几个蛋糕称了称,我换了其它款日期新鲜的蛋糕。
这件事倒也蛮顺利。
其实,在生人面前讨公道很容易,在熟人面前却很难,好像这么做,有伤“感情”,毕竟是一个村的老乡嘛。我这么做时,虽然坚定,心里也是在不断地质疑自己:
值当吗?不会得罪人家吗?至于吗?人家会怎么想?……
甚至在我走之后,这些念头也一直在我脑中来回盘旋。
我不得不反复再三地确认,我的所做所为没有伤害任何人的利益,我只是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样,我才能把这一切质疑摒之于脑后,专心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件事的意义,不在于挽回了几块的损失,而在于,当我这么做完之后,心口的淤堵感消失了,好像心脏破了一个口子,新鲜空气终于可以自由进出了,好舒服。
到家之后,我把刚换来的那些蛋糕放在了沙发上,不一会儿猫走了过来,从袋子里扯出一只蛋糕,咬开蛋糕就吃。
我好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