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有多不济,才需要心灵鸡汤走出人生低谷?

心灵鸡汤是毒药还是解药。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黄鼠狼在养鸡场的山崖边立了块碑,上面写着:“抛弃传统的禁锢,不勇敢的跳下去,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一只鹰!”。接下来这只黄鼠狼每天就在崖底吃着摔下来的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阅读所谓的“心灵鸡汤”需要智商和智慧,大多数鸡汤都是黄鼠狼炖的。

前些时间和朋友通话,他说的一句话让我感慨良多。他说:“我的生活到底是有多不济,竟然颓废到需要心灵鸡汤来告诉自己还有明天。”我思前想后,心里酸酸的。再看看身边的朋友同学哪个不是整天扬言要出人头地、要精忠报国。转眼变换于商店、游戏和席梦思,第二天看一篇励志文成功学,再大声告诉所有人———理想万岁。

不管是成功学还是心灵鸡汤,都企图将因果之间的联系简单化,忽视各种复杂因素,认为某种原因必须导致某种结果,这种企图靠一碗鸡汤喂饱全世界的作法是极为荒谬的。我记得胡慎之说过:“一个人能否做成一件事,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天时地利人和、努力、平时人脉的积累、为人处世的方式等。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每个人成功的路径也都不同。那些一天到晚喂自己成功学和心灵鸡汤的人,其实成功的可能并不大。”

有人说生活在这么一个通讯发达,资源遍地的社会,从上学到现在都看过太多的所谓正能量的·发奋图强的·积极向上的文章,早已经麻木,无所谓望,无所谓求。又有人说心灵鸡汤本就不可信,这个世界太现实,只有自己才最真实。一切都没有错,只是自己在慢慢成长,经历了现实的生活和残酷的世界过后,我们慢慢长大逐渐的懂得,一切外给的都只是寄托,内于的才是明白。

能激励你的,使你奋进的不是心灵鸡汤励志文章,而是你是否有那颗永远向着光亮的心。记得有一篇文章说过,心灵鸡汤就是谎言,专门骗那些愚蠢而且懒惰的人。因为只有他们相信文字里的一切,给自身寻找安慰,然后乐呵呵笑嘻嘻的继续自己本就没有价值的生活,更悲剧的是他们都还各自抱着一丝幻想,最后生活还是先前那样。

很多鸡汤都会告诉我们“不要急 慢慢来”“你比你想象中的更加优秀”,然后我们还真的信了,一直认为我们是个有才能有抱负的年轻有为,只是现在时机不成熟,只要一有机会我们肯定是那匹一飞冲天的黑马,然后平步青云。多少人即使和社会平均水平相比,也会觉得自己的道德水平,知识获取,聪明程度更高,这就是“自我服务偏见”。所以当你失意迷茫的时候不要急着去看什么心灵鸡汤 读什么治病良药 ,事实上 ,我们对自己的消极看法更是贴近真实情况。试问,一段失败的恋情结束过后,除了整日痛哭流涕之外就是抱一本治愈系心灵鸡汤在那感慨人情的冷暖,告诉自己下一个才是懂我的那一个,完全没有自我思考,认识改进。然后,你告诉你的朋友,幸福总与你擦肩而过,谁信。

放下书后,大脑一片空白,有木有。

心灵鸡汤带给我们有积极的一面,这不可否认,但现在仔细想想,看来,更多的似乎只是让我们变得相信 期盼 自我觉得。我把它看着是消极的,归为并不能使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的那一类事。看过一两部励志电影读过一两篇奋斗故事然后开启自己的空想主义,成功前的各种豪言壮语,失败后的一万个理由。失败总是好的,至少去尝试了,与其当时各种决心暗流汹涌的梦想理想,过后的将就无所谓,好太多。一次痛苦的经历一次创业的失败过后,你是选择通过心灵鸡汤寻找一万个失败的理由,还是找到自身的原因东山再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相信每个人总是想变好的,无一例外。

鸡汤带给我们的是无所谓,一切还可以重来的假象。它让我们学会了逃避,逃避这个现实的社会,永远保护着自己那颗自认为很脆弱的心,其实这并没有什么不好。植物有趋光性,动物有群居性,我们人类自然也会自我保护。话说回来,你我作为千千万万人中的独立个体,未来是有无限可能的,我们总是喜欢甜的,而去逃避苦的,生活能平衡吗?

我们大学老师曾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好,他说:“只有那些整天游手好闲、空谈理想、自认为踌躇满志的人才看心灵鸡汤,被他们看着是“武功秘籍”的书。那些真正干实事干大事的人哪有时间在这跟你看励志文感慨人生”。生活中的我们有理想有梦想,只是在生活的琐碎面前,我们迷路了、丢失了那个脑海中想象的样子,但是在现实面前我们又不甘平庸,那么这个时候鸡汤文就成了我们最佳的良药和避风港,我们积极的需要一股正能量来唤醒脑海中的那个自己,让自己知道:我还是有梦想的。然后就是理所当然的继续原来的生活,周而复始。

对于只想不做的人来说,它是没有勺子的虚汤。对于某些行动能力强但是疏于思考的人来说,它可能是真正的良药。“鸡汤虽好,可不要贪杯哦~”它不是药、不是饭、最多也就算是安慰剂,偶尔摄入一点是可以的,如果一个人要时刻的摄入它来麻痹自己,以至于成瘾,那确实是有害的。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改变,但是每个人都愿意喝一碗鸡汤,因为看起来,是很悠闲地解决了问题。事实上,不过是把问题很好的掩盖了起来。

不实践,一切只是空谈。

你愿意喝一碗鸡汤麻痹自己?还是愿意去痛苦地改变自己?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我都有自己选择的方式,心灵鸡汤也好现实生活也罢,希望我们活着的方式是那个真正能让自己变的更好的方式,而不是所谓的虚荣和虚拟。

共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太阳灿烂灿烂地升起,我要混沌混沌地睡了。 李梦露从楼上坠亡,官方结论是自杀。众人认同,认为她作为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
    麦子飞呀飞阅读 1,880评论 0 0
  • 我想如果我不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我不会因为钱出卖自己。 简单介绍一下,我是做夜场生意的。嗯。也算不上生意。只是里面...
    啊梁阅读 252评论 0 0
  • 很多人也许听过"二更"是个视频传达平台:每天更新有趣、有内涵、有特色的视频,还形成特色系列"更成都"、"更杭州'。...
    述异阅读 245评论 1 0
  • 一 前几天刷到榜姐的一条微博——给前任发条消息说“我爱你”,短短几分钟,评论过万。我转到聊天列表,犹豫了许久,还是...
    红豆馅儿饺子阅读 1,271评论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