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状元为何选择“躺倒”?
《红楼梦》中有一个存在感很低的人——贾敬。
今年,高考人数是1031万,是名副其实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一个省还能有几万人被录取。
在清朝,全省前90名才能作为参加会试的人选,全国录取的200多人参加殿试才能入选进士。
贾敬就是其中之一,放在现在,就是全国前200名的水平。
剑桥、牛津、麻省、加州争着要,比考上清华北大难多了。说是一个县、一个市的高考状元,并不为过。
贾敬既是学霸,又是官二代、富二代,别人奋斗一百年都看不到苗头的事,他轻轻松松拿下,一切so easy。
贾敬做官没几年,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却选择放弃一切,修道去了。轻车简从、潜心修身、不搞生日party,简直就是个严格遵守“八项规定”精神的三好青年,在胡搞、瞎搞、乱搞、乌烟瘴气的贾府,可谓一股清流。
究竟是什么,让他放弃了事业和家庭呢?
《红楼梦》没有给出答案,但是不难发现,原因有二:
一是厌恶社会。看不惯这个官场,不想趋炎附势。
二是厌恶家庭。讨厌家里的是非场,人也冷淡,性也冷淡。
搁在今天,贾敬是患了“自闭症”“抑郁症”“厌世症”的。
就是因为贾敬,这个老大,对家庭事业,不冷不淡,不管不问,祖宗留下的东西在这里就都荒废了。最后,服丹药过量,以致中毒而死!
2.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
现在的00后青年可能不记得了,曾经,也有一名高考状元——宁铂。
他也有一个开挂的人生:
9岁的时候,唐诗宋词就烂熟于心,吟诗作对不在话下。
13岁时,被中国科技大学所录取。
18岁时,成为了中科大最年轻的教师。
19岁时,宁铂成为硕士生导师。
21岁时,成为博士生导师.
2002年的时候,宁铂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选择出家,跑到五台山“隐居”起来……
是不是很熟悉的节奏?
有人分析过原因、有人觉得惋惜、有人不以为然……
然而,大多人都认为,这位天才理应比取得有比现在更好的结果。
3.不需要过别人眼中的生活,但应过成自己想要的生活!
鲁迅说: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鲁迅说:真是我说的--!)
有人说,路是我自己选的,我就是不想出人头地,我就是想随心所欲,你TM管我呢?
我碰巧也有朋友、亲戚的孩子参加高考,我想说:
首先,你要有看透世界的眼力
社会的多元化、信息化带来的新奇体验,往往会让人带上有色眼镜,看不清源头、看不清目的、看不清结果。
你看到的这个世界未必是真实的世界,你想要的清净世界可能是虚无缥缈的世界!
读一读哲学吧,它真的很有用!
其次,你要有改变世界的能力。
马克思: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世界是在不断改变的,没有实践力量的人,终究被社会和世界淘汰。
选择一条路走下去,挤干净知识的水份。这样的人生往往出彩!
佛系是一种慢性病,一种花费一辈子的时间才能意识到的病,不要在最美好的年龄得病!
有了病就要去治,不要做现代的贾敬!等到食了过量的“仙丹”,那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