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四点爬起来赶飞机。广州飞呼和浩特一天只有两班,一个早上6:40,一个是下午16:00多。为了多一点时间,选择早班机。
飞机上阅读了一篇文章《河豚 漂洋过海来叹你》,读起来代入感好强,行文流程。作者叫叶舒婧。摘一段她的开场白:“说到海鲜市场,东京筑地市场的名字如雷贯耳,放眼关西地区,则以大阪黑门市场和京都市场闻名。但资深的食家都知道,若想吃最好的河豚,还是得去本州最西端端门户,下关。”放眼这两个字我喜欢。
结尾也收得意犹未尽:“在下关人的口中,河豚被直接发音成福气(fuku),意味着福气。的确,这是一种给当地带来繁荣的鱼。也正是那份对美味的执念,渔师们一生悬命出海捕捞,料理师们潜心钻研令有毒变无毒的技法,海鲜市场因此欣欣向荣,还有什么更值得赞叹呢?此刻,只想吹着冰凉的海风,来一碗热腾腾的河豚汤。”
9:55抵达呼市。一出机场,呼市公司的行政部领导带领两位着蒙族服饰的美女给我们每个人一一献上了蓝色的哈达,好温暖。乘车时,清新美丽的导游温馨,还给抽烟的同事准备了当地特色烟“苁蓉”,好用心!
一路上,听她介绍涨了不少知识:
呼和浩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旧称归绥,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2015年末常住人口为300万人。
哈达有五种颜色,没有贵贱之分,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哈达类似于古代汉族的礼帛。蒙古族人和藏族人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多为白色,蓝色,也有黄色等。此外,还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
下午我们游览大昭寺。
这座寺庙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建于1580年。明熹宗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史籍记载林丹汗“克归化城、夺银佛寺”。大召能与城并提,可见它在漠南影响之大。
大召寺的珍藏品极为丰富,银佛、龙雕、壁画被称为大召“三绝”。藏传佛教的寺庙,礼拜的佛像就与汉传佛教不同,罗汉十六位。内地多了两位,没有定论。清代乾隆年间,皇帝和章嘉呼图克图认为第十七位罗汉应是降龙罗汉即迦叶尊者,第十八位应是伏虎罗汉,即弥勒尊者。皇帝钦定,自此十八罗汉就以御封为准了。
大雄宝殿,先经堂后佛堂。经堂前面有三个法座,中间的座位只有班禅、康熙做过,左右两边的法座是正副住持讲经时座的。一只猫窝在座垫上,根本不管鱼贯而入的游人,也不顾转经桶的声响,美美的睡着。
整个寺庙听导游讲解下来,动心的是一幅画背后的故事:这幅《月明楼》的古画宽3.5米,高1.3米,有一百多个人物,栩栩如生。康熙驻军西北边境,微服私访。到了大昭寺前月明楼吃饭,吃完发现没有带钱。月明楼的主人安三泰瞎了狗眼,趁机讹诈,非要八两三钱的银子,否则就要剥下衣服,扣押坐骑。危难之时,店小二刘三内心不平,愿意拿出一年的工钱替康熙交了饭钱。康熙当场与他结拜。后来,刘三被召入京城封官三品。
转了一圈,只拍了一张照片,听导游讲,在六道轮回图中,鸡是贪婪的象征,有米就知道一味的啄。红墙之下,两只悠闲的鸡,看着像是两口子,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