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疑心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陈宫救了他。陈宫自以为遇到了良主,想辅佐曹操匡扶汉室。于是弃官加入曹操的阵营。两人一路逃,半路投奔了吕伯奢家。吕伯奢嘱咐下人杀猪相待,自己出村沽酒。曹操下榻休息,听屋后有人说:“绑起来杀了”,疑心一起,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吕伯奢一家全给杀了。

        有人说杀害吕伯奢一家,发现一点苗头不对,为什么不问清楚呢?如果真的是要杀曹操,那曹操怎么可能还去反问他们是对是错呢?但是这种“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做法令陈宫寒心,最终陈宫离曹操而去,只留下一柄想杀无义之人的剑。

      曹操多疑是远近闻名。可是每次疑心一认定,就快刀斩乱麻,也因此错杀过很多人。可是这样决断的君王,在三国时期怕就曹操这么一位统帅吧。疑心没有让曹操失掉江山,相反三国演义里的曹操身边能臣武将不在少数。这当然归功于他爱才的好名声。

      君王的特性,独断专行,这一点我觉得曹操就是如此。能知道时代所需,知道自己所需。他自然也知道自己的缺点,但是他自私,允许这种多疑,只要能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反思一下,为何这么性格鲜明的一位人物功过被后人说得那么多,那么透。抛开好坏,只看思维,多疑让曹操多了很多看事情的角度,来保证他的下一步利益。生逢乱世,疑心确实能让人规避掉一些风险。但曹操也因此错杀过许多人。有好也必然有坏。

        赤壁之战曹操听信蒋干之言,斩了蔡瑁张允,以致水师无良将。最后兵败而逃。这一战可是让曹操一统天下的步伐给推了回去。这里不看历史的必然性。只看疑心对曹操的影响,对三国演义里面被错杀之人的影响,对他个人事业发展的影响。

        单纯怀疑不至于有这样的效果。怀疑之后这种仅靠自己判断出来而没有充分验证的做法不可取。即便确实得到充分验证,利和弊的选择也并简单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骂名最多。在演义中,为什么他是白脸的奸臣?在历史的记载中,为什么他的所作所为自相矛盾?他是...
    吧卡阅读 838评论 0 9
  • 提起曹操,大家都能说个一二来,诸如:挟天子以令诸侯,杀吕伯奢,杀华佗,梦中杀近侍等等,更有人说:曹操名为汉臣,实为...
    豫西笑笑生阅读 700评论 0 3
  • 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我喜欢整理打扫给家人做好吃的,我希望拥做这些决定这些的权利,我的婆婆也是,我的妈妈也是。我一...
    桃夭life阅读 211评论 0 0
  • 最近几年,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共享经济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创业者投入其中,发挥其智慧与创新...
    易则知阅读 31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