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层光滑纯黑,里层虎纹加绒,柔韧厚实,稍有弹性,线迹粗犷——这就是一条典型的东北大棉裤——箍在我香港朋友的腿上。
12月下旬,我与港女、沪女、京男,一行四人共赴东北旅游,打卡了长白山、雪乡、雾凇岛、哈尔滨等目的地,完成了滑雪、睡炕、吃乱炖、舔铁门等观光客标准动作,在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了8天假期。
凑巧的是,我们旅行刚结束,就被吐槽雪乡的文章刷了屏。
这一波舆论讨伐,始于驴友“一木行”分享的惨痛经历:雪乡某民宿老板无视预定坐地起价,为防止差评还对该驴友进行言语威胁;景区物价高得离谱,方便面一碗56,烂景点门票200多;小贩看人下菜,餐馆匪气逼人…… 总之此文中的雪乡是个天坑,作者建议大家别去。
港女看了文章,接连感慨道:我们太幸运了,谢谢小马哥,谢谢毕大姐不坑之恩!!
毕大姐,是雪乡家庭旅馆的掌柜,头发花白,体型微胖。有客人招呼了,她就从高高的款台后面冒出来,微微低着头抬眼向外看;眼镜耷在鼻翼上,目光从玳瑁色的镜框沿上越出来——在我印象中,戴老花镜的人都是这样子的。我们叫她毕大姐,她就笑说现在是“毕大妈”了,从04年到现在,这家小旅馆已经迎接了十几个冬天。
小马哥是一路接应我们的车主,是土生土长的双峰林场(即:雪乡)人。我们行程比较麻烦,还接连迟到了两次,终于把他给惹恼了;作为“你瞅啥,瞅你咋地”的东北爷们儿,足足等了我们半个钟头的他,当然是选择了…… 沉默。
从他拒绝和我们尬聊开始,车内的空气就凝固了,只听见五个人的呼吸声此起彼伏。最后小马哥忍不住开口问了句无关痛痒的话,我们一个个的便赶紧逮住机会热情响应,这辆冰天雪地里的斯威车,才又变得暖和起来。
那天中午,他带我们品尝了15块钱管饱的牛肉汤饭,晚上还招待了顿大酒。在去往雾凇岛的漫漫长路上,我们轮流“值班”陪小马哥话家常,还幸运地遇见了美丽的晚霞。
在吐槽雪乡的文章传开之后,我还陆续看到了这些消息:“有钱人才敢去东北看雪,穷人只敢去北海道”“投资不过山海关,旅游也别过山海关”“企业家毛振华控诉亚布力管委会”“东北的支柱产业究竟是小品还是直播?也可能是快手或者旅游?”“重工业烧烤,轻工业喊麦,东北主播的迷之崛起还能走多远?”“人口流向哪个城市了?东北忧虑人才流失”……
发声者透过不同的棱镜来拆析东北的前世今生,纷繁的论断犹如漫天雪片萧萧而下。欺负了一木行的赵家大院,是雪乡的真相,关照过我们的毕大姐和小马哥,也是雪乡的真相;鸟瞰东北,是磅礴壮美的林海雪原,也是略显窘态的老工业基地,而这耐人寻味的大图景下,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儿,正在周而复始地攒动、流转。
与雪乡颇为相似的一处地方,是云南丽江。用港女的话来讲,在晚上亮灯的时候,雪乡和丽江都在如梦似幻的神色中,透出一种“塑料感”。由此我更加感叹,旅游区建设真是门艰深的学问呐!就好比打造一位女明星,即使她清纯娇俏如李小璐,也可能在俗脂艳粉中弄巧成拙。
前段时间,东北女子在丽江无端被砍的新闻,也是闹得沸沸扬扬,有人问我这云南旅游区还去不去得,我思来想去,觉得怎么回答都不对,只好说:如果你一点儿委屈都不能受的话,即使有钱也别急着去;如果你早已对这个世界失望透顶,那么去走走看看或许能收获一份好心情。
说回雪乡的旅游乱象,我相信当地管理部门一定是了解的,在游客服务大厅,穿制服的小哥叮嘱我拍下了满墙的《景区价格标准公示表》,广场上还有大屏幕滚动播报各家客栈的空房和价格。我已经多年没去丽江了,不知道“大理丽江们”现在有没有做到这些?
经过以上这些事情,我还悟出了两个“道理”:
1. 平时赚钱的时候,别太苦着自己,这样呢,被坑的时候,就没那么难过了。
2. 如果预感到坑在眼前,那就设法暗示对方:“俺是搞自媒体的唷!粉丝很多的那种,憋放肆,当心老子曝光你!” 兴许这比call幺幺灵更有威慑力呢——如果说出来还没被打死的话。
总之旅游有风险,上路需谨慎,祝诸君好运。
另:这趟旅程能够顺利进行,须得感谢沪女和京男的积极张罗、精心安排,特此为二位颁发“防坑能手奖”。我们一年一小聚三年一大聚的节奏,希望能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