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一部网络电影叫《骗假不留》,不同于一般网大的浮夸,这部电影是一部黑色幽默喜剧,甚至更接近于一般意义上的院线电影。
网大一般都具有明显的特点,比如“前六分钟”原则,我们都知道在视频网站观看网大前六分钟都是免费的,电影必须在前六分钟里抓住观众胃口,才有可能让观众掏钱看下去,所以一般网大的前六分钟节奏紧张、特效绚丽、悬念重重。这些我们在《骗假不留》里通通看不到,甚至连帅哥美女都没有。
电影讲述了几个社会“混混”在互联网金融崛起的社会环境下,用“老玩法”适应“新规则”,被利益驱使,没有底线,最终互相乌龙、自作自受的故事。
看完电影我不得不提到两个人,首先是盖·里奇。
众所周知,盖·里奇的处女作就一鸣惊人,仅用了两部作品——《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就让全世界记住了他,两部电影中斥了无哩头的英式对白和匪夷所思的巧合,酷炫镜头、快速剪接和英式摇滚,对新派导演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我们要提到的第二位导演宁浩就深受盖·里奇的影响。
宁浩的成名作《疯狂的石头》就有《两杆大烟枪》的影子,宁浩将盖·里奇的电影手法做了本土化的改变,多个角色设置、多条线索,快速镜头剪切和场景转换,并结合大量方言俚语,令整部电影充满了“中国味”的黑色幽默。
“一石激起千层浪”,《疯狂的石头》作为当年的黑马,在中国影史上站稳了一席之地,也使大家看到了黑色幽默电影的市场。
而我们今天要谈的《骗假不留》则有盖·里奇第二部电影《偷骗拐抢》的影子。
盖·里奇与宁浩的成功在于故事简单的娱乐性——主角是一帮社会边缘人物,没有所谓的“正邪两立”,只是通过巧妙的结构设置和独特的英式幽默吸引观众。
《骗假不留》显然也是走这个风格,多线叙事、环状结构、节奏紧张,台词中涉及到十几种方言,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突出的性格特点。主角依旧是一群小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一群“反面人物”——开设赌场的黑帮老大,借高利贷的修车行老板,买卖走私车的“矫情”经理,想“黄雀在后”的剧组道具师……他们可憎、可笑,又有点可怜、可爱,在互联网金融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拼命追逐着自己的利益,却在这股洪流中失去了自我,最终作茧自缚。
与其说这是一部黑色幽默喜剧,不如说这是一部悲剧,我们几乎可以在一开始就看到人物的命运,这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宿命,这个宿命来自于角色本身的局限性,而我们每个人身处社会,何尝没有自身的局限性呢?何尝不是在时代的洪流中随波逐流呢?也许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悲剧,拿来旁观就变成了喜剧,只是我们身在其中浑然不知……
但是,《骗假不留》并不是一部能算得上优秀的电影,镜头相对单调、打光简单,叙事也很仓促,整部片子透露着“资金不足”四个字。
不同于院线电影的巨资制作,一般而言网络电影的制作成本50万到200万,低资金投入、高数量产出。网络电影制作的高潮在2015年达到顶峰,并先后出现了《微博直播杀人游戏》《道士出山》《二龙湖浩哥》等一批“火爆”电影,但火爆并没有带来好评,剧情狗血、粗制滥造成为了“网大”的代名词,在这个大浪淘沙的新媒体时代,即使是网络电影,也只有良心的制作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随后的2016年,网络大电影市场逐步成熟,审查相对严格,但热度却急转直下,许多趁着热潮加入的投资大军直接栽了跟头。我认为,这种热度的减退并不是一件坏事,从现在的发展来看,网大的投入也大幅度提高,有些甚至不亚于一部院线电影,制作水平也整体提高,只是剧情依旧让人不敢恭维……
《骗假不留》可以说是一部非典型“网大”了,没有华丽的画面、没有有噱头的演员、没有蹭IP、没有砸五毛特效,但有一个踏实用心的故事,故事本身也许并不完美,但的确是一次很有勇气的尝试,只是等待它的,很有可能是如剧中人一般难以扭转的宿命。
因此我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了电影以外的黑色幽默——网大突然兴起又急速冷却,让众多投资人还没来得及狂欢就草草退场,电影市场依然在看似华丽的外衣下爬满虱子。
无论是网大还是院线,其最后的出路都是品质,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凑热闹”的草根电影将没有出路,“大投资”的电影也不见得讨喜,只有用心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