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遇见小媛,一名热爱文字与读书的情感创作者,希望能带给你温暖,也欢迎你把自己的故事说给我听!
错过上篇文章的读者,可以点击蓝色标题继续阅读。
你怎么看待孤独这件事呢?
有人觉得,孤独就是不合群。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未必,也许只是他们合群的人里没有你。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
深以为然,独处的时期,也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如果一个人开始变得独来独往,一定不要觉得是他的问题,而是他开始变优秀的前奏。
1、你总要一个人,尝遍孤独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写道:“无论对谁太过热情,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倘若没有过度的欢喜,便不会有极度的悲伤。”
深以为然,当我们把所有的期待与希望都寄托于他人时,我们也很难认清自己的价值。
正如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天才都是孤独的。
换个说法,真正的成长,都少不了对于孤独的体验。
小时候,我们总是期待自己能够快点长大,因为这样就不会被父母所管束。
可等到成年,却发现越想自由越不自由。
那些说好要一起相伴的人,也渐渐和我们走散。
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朋友,那时玩得有多开心,现在淡漠得就有多伤感。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早已遗失了那份最纯真的友谊,剩下的只有回忆。
翻看自己手机里的对话框,还停留在几年前的“新年祝福”,不禁有些感慨:原来,你总要一个人,尝遍所有孤独。
2、盲目合群,不如独行
合群这件事,只能说是因人而异。
毕竟,社会太复杂,很多社交关系也不过是依靠利益来维系。
韩寒曾说:“你懂得越多,你就越像这个世界的孤儿。走的越远,越明白这世界本是孤儿院。”
诚然,当你对这个世界有更成熟的感知时,越会觉得孤独只是人生的常态。
有人对孤独的定义就是“情商低”“人缘差”。
我想,这应该是最大的误区。
毕竟,当我们带着一种偏见,去审视这个世界的人与事时,我们自己的判断也会出现偏差。
有个大学同学,不论是在上课,还是在生活中,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
有时,同寝室的同学叫她出去聚会,她也以各种理由推辞,被室友觉得是“高冷”,不好相处。
所以,大学四年学校生活下来,她也没有什么朋友。
甚至于毕业时,她都没给其他同学留下存在感。
知道前些天,她应聘上一家外企的企业策划,大家才知道她在大学四年,不仅考过了四六级,而且,还高分通过了雅思考试。
当大家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对她的评价是如此肤浅。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带有主观色彩去评价一个人,这不是社交的正确方式,而是一种刻板印象。
人生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
我们没有必要为了迎合外界,而假装让自己合群。
毕竟,大家走得那条路,未必适合自己。
盲目合群,不如独行。
3、能承受孤独,才能变得强大
能承受孤独的人,内心也很强大。
不是谁都可以在无人关注的时光里,沉下心来提升自己。
就像考研这件事一样。
有人觉得,考研这件事,靠的是智商和努力,可实际上,拼的是独处时的自律。
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忍受早起背书,晚睡做题。
你羡慕别人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喜悦,却不曾想过,这是他们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换来的。
而且,考研这个决定,不是草率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因为,读研比考研更难。
选择读研,也就选择了一条孤独的路。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你会失去很多机会,同时,你也能得到很多东西。
而对于喜欢独处的人来说,读研却是一件很享受的过程。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距。
当你为了逃避某件事,而选择去做另一件事时,并不是上进,而是“伪努力”。
因此,你应知道:一个人的觉醒,从独来独往开始。
小媛寄语:孤独是一种常态,我们也应该学会接受。
大千世界,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我们的情感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但是,这并不是我们参加无用社交的理由。如果可以,希望你我都能承受孤独,享受孤独,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共勉!
话题:你觉得一个人的觉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赞和转发。关注我,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精彩内容!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告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