慵懒时光里可供阅读的这七本书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17年似乎是注定匆匆而行的一年。

我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过去了半年,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阅读,似乎无关紧要,却又显得必要。

在这半年里,我只读了62本书,下面推荐七本适宜在闲暇时光中阅读的书。希望有你喜欢的,也希望有你看过这篇文章想买的。



三四郎
我们都是“迷途的羔羊”,有着三四郎式的迷茫。

1.三四郎

我是在一个昏暗的黄昏读到它的。坐在木板凳上,周围脏兮兮的,还有蚊子。可是读完这本书的体验却让我刹那间忽略了腿上被叮咬的红包。

我相信每一个有着类似于北漂体验的人看完这本书,都会有一种错觉 “咦,我怎么和他似曾相识。”

书中讲述了来自小城市的平凡高中生三四郎考上东京的大学后,在与大都市形形色色的人交流中,慢慢得到成长的故事。

这本书是作者夏目漱石“爱情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序曲。于1908年出版,至今已有百年,可即使现在读来,仍使人感同身受,读来亲切自然。

见信如晤

2.见信如晤

我始终相信,如果文字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桥梁,那么书信便是文字的录像机。

把最好的时光写进文字之间。若干年后,若再读起,莫不是另一种美好回忆。

见信如晤这本书收入了124封珍贵的书信和原稿。适合在午后的阳台上读起,重温旧时书信的魅力和往昔的迷人时光。

其实和《见信如晤》这本书一起的,其实还有英国的一个同名的活动,自2013年发起,已经多次邀请“卷福”“抖森”等明星朗诵书信。

其现在的我们已经很少动笔去写书信了。更多的是电子邮件,明信片都少了。

有时我会害怕,泛黄的纸张上记录的不会是上个时代的记忆了吧。

所以,若是有爱的人,就多给他们写信吧。

只要一想到见信如唔这四个字,内心便会泛起一种安宁。

您见到这封信就好像亲自见到我一样。

多好。

一个人的好天气
“不断地认识人,不断地被人认识。但是好天气是自己给自己的。”

3.一个人的好天气

我是在一个机场内读到它的。夜已深,我在等待飞往慕尼黑的航班。因为延机时间长,我走到一架自动售书机旁,奇怪的是,我连简介都看不到,却被书名蛊惑。买下了它。

这本书给我的感有点像“现代版的三四郎”作者描写了女孩知寿平平淡淡的一年四季。找房子,工作,失恋,在继续向前。

平平淡淡的情节,看时没有任何的情绪波动,连自己都有点不懂,为什么一口气看完了它。

也许只是和封面一样,给了我一种生活的感觉,在看完后意犹未尽。生活不正是这样的吗?没有人是天天生活在狗血偶像剧里的。

毕竟,好天气是自己给的。

温莎墓园日记
“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是有了路之后才说的。”

4.温莎墓园日记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木心先生的书。

是木心的一本小说选集。每一篇都是新的视角。没有其他的烟火气,却多了一种返璞归真的意味。

读他的文章,你能嗅出二三旧时文人贵族的那股韵味,例如这篇《月亮出来了》

“都市的尾梢,夜深沉,什么车也没有,是我们淡忘了时间,多喝了酒。”

这种雍容的气度,必须是要用时间雕琢的。

而我在读完这本书以后,总是寻思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种阅读体验,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艺术”,这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而他的作品,我必当再多读几遍。

香水
“与语言、外貌、情感或意志相比,气味的说服力更大。”

5.香水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这本书,看过由它改编的电影的人应该也不少。

其实在它正式被改编之前,我是不太相信会成功的,这么说吧,它是一部有嗅觉的书。也是一部有嗅觉的电影。

本书讲述了一位与人类不相往来、嗅觉异常灵敏的天才格雷诺耶,为了追寻世上最完美的香味而不惜成为一名谋杀犯的故事。

本文篇幅不长,约莫一次午睡时间就可以读完。

或许在阳光下读本书你不会太对书中的人性失望。

欧游杂记

6.欧游杂记

中学时代便仰慕朱自清先生的文笔,但比起颇有名气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散文集《荷塘月色》 我大概更爱这篇《欧游杂记》。

“巴黎人谁身上大概都长着一两根雅骨吧。你瞧公园里,大街上,有的是喷水,有的是雕像,博物院处处是,展览会常常开;他们几乎像呼吸空气一样呼吸着艺术气,自然而然就雅起来了。”

文笔自是不用说,用词运笔皆是“雅”的,可更难得的是,朱自清先生少见的幽默感也自然而然的挥发在文字之间了。

陶渊明先生有句话“好读书,不求甚解。”换言之朱自清先生怕是“好旅游,‘走马观花’。”

本书摘录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朱自清先生游历欧洲后所写的20篇游记。本书没有什么太远大的价值观,只是恰到好处地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风情。

当然,如果你在某个午后,斜倚在沙发上,惬意的想读点什么的话,不妨试试这本,兴许还能体验几分“朱自清式的幽默”。

今天也谢谢招待了

即使是在悲伤的时候,肚子也是会饿的。

7.今天也谢谢招待了

我是在书店里对它“一见倾心”的,鬼使神差的就把它买下来。

这绝对是一本非典型的美食集,作者角田光代以直爽幽默的文笔记述了自己与食物相遇的感动。

但打动我的是作者私我的现点,与对美食新奇的视角。

“我的理论是,任何事物只要加上一个「新」,就是另一种东西。新牛蒡与牛蒡不一样。新马铃薯与马铃薯不一样。而新洋葱,当然也与洋葱不一样。「新」会在三月到五月左右出现,喜欢「新」的我,这段期间虽然外表看来也照旧生活着,但内心非常焦急。”(可爱的新洋葱)

其实每个人对食物的态度都不同。

但是我,人生信条的第一条便是:你亏待什么,也不能亏待自己的胃。

于是乎,看完后只有一个想法:肚子饿了,要下碗面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PS:作者在书内附了自己的私房菜单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