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乡土,称“仙”者唯“猫仙”,唯有猫与狐。然狐亦有称“狐狸精”。曰“大仙”“上仙”,唯猫。它者,皆曰精、怪而已。
村中有大户之宅,分庄为二,曰前、后街。前街十字街头,有一张姓人家。夏日炎热难当,张夫子晚歇于门前青石案。夜起尿泡,朦胧中见得猫仙结队夜游,从下街往西岭,至前街十字口,队末小仙为其尿所溅,轻声厉叫,众仙回顾,凝视其人。其人觉而惧,自踌冲撞、玷污大仙,霉极祸至矣。自此,病倒,终不复起。
吾庄之小学,设于庄口,坐北向南,临路而建,院基离路丈余高,地面至校们有台阶十余阶,皆青石。石阶两旁皆以大石平铺为界。村之幼童,常以此为出溜坡(滑梯),故两旁之石光而亮。
校内正北两大间,东向一大间,南向一大间,西方空与大队部以一砖墙隔。东南角,一小厢房。南向之房间,前不知作何用,自吾等始用作学前班,其余三大间,各为一年级教室之用。东南角之小厢房,为办公室,三四位老师合一桌办公。
校舍与墙,合为一四方院。正中有一石龟,龟背中,整齐凹下一长方形。此即“霸下”,驮碑之专兽。
西北角,用作办公室之小厢房,外墙嵌有一二龙盘绕大石一块,宽约五六十公分,长约八九十公分。二龙之间留一平整长方形,其上刻书若干,然不记其字。
东北角,有倒伏石碑若干块,北房之后,滴水下亦有若干残碑,然不如西北角新。
吾校即如电影《驴得水》所饰,亦村庙所改。不如电影处,教室内无菩萨、金刚而已。
校后乃一土崖,崖缘有一古柏。梵香缭绕之日即有此柏,传其上常歇一黑猫。上香大殿而不灵者,往往于树下祷告,猫仙若显而享其祭则灵,然大仙亦如菩萨,常不应人。
其后,菩萨捣毁,金刚破碎,庙改为校,古柏不曾毁,乡人敬此仙之故也。启蒙之初,尚存其树,尚闻其事。自吾入学三年后,某夜大雨,土崖塌,古柏自攲。时吾读书小宽河,知其事,未睹之。猫仙自此绝迹吾村。
另记我乡当日小学教育。
我们村小学的三个年纪与小宽河村的三个年级,合为一完整六年小学教育。每当期末,我们都要徒步五六里,到水峪中心小学,参加期末考试。
初中读书五中,旁边有小学“x完小”。“小”是小学,起初“完”不懂什么意思,今天想来,因该是“完整六年制”的意思。这是强调它是六个年级都有的“完整”小学,不像我村只有三个年级的“半”拉小学。
我们村的“半”校,还算不得最慘,唐庄小学,竟然全校一位老师,全校一个教室。我堂舅的儿子,和我同龄,曾给我说起他们上学的情形。我难以想象同一教师,不同年级怎么上课,表哥说:“先上一年级的。上完后,第二节给二年级的上。就这样一个年级一个年级的上呗。”“给高年级上课时,低年级的学生听得懂吗?还是让低年级的出去?”“出去啥,想听就听,不听就写作业呗,上课时哪能出去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