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薛兆丰表示,在经济学领域,会认为每个人面对任何事情都喜欢追求最优化。但有人曾在1950年写文章说,这种“追求最优化”的动机是错误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能够获得的最多是一个最优解的区间,不可能有唯一的最优解。比如,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百分之百能拿到的10块钱,另一个是有10%的概率获得100块钱,哪个选择才是最优的,其实很难界定。
所以薛兆丰认为,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优先追求的并不是“最优化”,而是存活,就是要想办法活得更久、更好。而最好的存活理论,薛兆丰认为是适者生存。他说自己从吴伯凡的专栏内容里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吴伯凡曾经讲过一个话题“是谁在造船”,船当然是人类制造的,但人类的想法千奇百怪,也许我们的祖先曾经设计过各种各样的船,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在水上正常行驶的船,是被大海筛选出来的,是那些真正在海上存活的船只。这就是适者生存的逻辑。
在面对不确定时,薛兆丰建议企业家不要过度关注宏观环境。他打比方说,人们在什么时候该穿什么衣服,不会回顾当地有史以来的平均气温,而是根据当下的感受来做决定。创业、投资相关的决策也是一样,要依靠自己对于自己所处的小环境的认识和了解来做判断。再艰难的时期,也有盈利的企业,比如,IBM公司就是在美国大萧条时期崛起的,而再好的时代,也会有很多公司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