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把想念打成恭喜时,可能真的步入成熟了。
以前我看电视或者电影时,看着主人公互相纠结,互相伤害,互相祝福,然后互相等待,最后渐行渐远。急得恨不得替他们表达爱,说明白误会,讲清楚纠结……
可是别人能讲的清楚吗?两个都在期待对方的人,都在害怕的人,今天推这一次,那下次呢?
千金难买我愿意,如果两个都不愿意去突破穿越,那就活该分开,所谓的遗憾都是自私的果实,没有一颗苦果是无辜的。
当然也有潜意识里不愿意的,因为当一个人真的迫切想要某些事物时,真的会奋起直追,坚定而执着。潜意识不愿意就不可能做出什么努力了。
只能说缘分不够深,纵使有千般感受,也只能望而遗憾。这让我想起那个书生盖尸的故事:
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奄奄一息,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一下他。
僧人到他床前,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
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疑惑间,画面切换,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烛,被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书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释道,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
书生大悟,唰地从床上坐起……病愈!
那个书生只肯为那具尸体披上一件衣服蔽体,而不愿不顾尸臭味挖一个深坑掩埋那具尸体,爱而不得就这样在前世注定了。
故事想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注定了,无需多虑,想也没有用。从另一个因果的角度来说,如果此生依然泛泛,来生依然求不得。
我坦白的说明一下自己不会再主动的原因:
1.我一个人担不起一个家族的希望。
2.我希望不止我一个人勇往直前,生活不能只有一个舵手,万一遇到暴风雨,两个人都是那个可以紧握方向的人。一人累了,另一个可以换换手。
3.良好的亲密关系,不应该只是母亲和孩子,还要有男人和女人,慈父和爱女,更多的是心心相惜,相互滋养,彼此成长。
我觉得亲密关系的爱不是妥协,不是忍受,更不是得过且过。爱的大船无论想去向哪个港湾,一定有相同的方向,互相支持的部分,以及轮流掌舵的时候。
像《爸爸的草鞋》里唱的那样,船儿行到澎湖湾,多了妈妈来操浆,深情款款撑死疲惫的帆,又冲破了许多风浪。
妈妈可以秀外慧中蕙质兰心,也可以勇敢坚强目光如炬。如果伴侣只是负责说些鼓励的话,行动上不能支持到对方,再强的人都会疲惫,都想休息。
更别说伴侣还像个孩子一样,需要你多分一份心,帮助他,引导他,一遍又一遍,时时敲打,绝对够累。侧面映射出我的力量还不够强大,还不足以去支持到别人,所以先搞清楚自己再说。
我很怀念过去的温暖,以及互相毫无隔阂的表达爱与链接的方式,但我同样希望对方优秀强大,当风浪来临时,对方不是在一旁束手无策哭鼻子,而是让我能相信并坚定依靠那个肩膀,一起扛过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如果不能强求,那就等待。等待男孩的肩膀变成男人一般有力量,有担当,等他觉得值得,觉得深爱,决定承担。或者等待一个已经是这样的男人,跟我一起紧紧拉住桅杆,撑起风帆。
是的,我时时在想念里,确不再被想念的欲望困扰,不再惧怕想念的煎熬而委曲求全。若是求不得,便不求了,余生,随缘。这也许也是一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