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人
这部由纳博科夫所写的书,我还是在偶然的情况下看到的。也是在后来,才知道,原来对《洛丽塔》还有苏轼“一枝梨花压海棠”式的描述,用来表示对与幼女的结合的祝福。
然读来甚觉得讽刺。原文讲述张先娶了18岁小妾,于是在苏东坡面前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而这部纳博科夫的书籍,从亨伯特先生的视角描述了他对房客太太的女儿洛丽塔的迷恋。通过讲述亨伯特先生因初恋女孩生病去世后,畸形的情感产生。他来到房客太太家,并迷恋上洛丽塔。后剧作家奎尔蒂使得洛丽塔逃离亨伯特先生身旁,而洛丽塔也在后来怀孕需要钱时与我们的亨伯特先生联系,知道洛丽塔逃离的真相后,亨伯特先生最终因杀害剧作家奎尔蒂而受刑,这本书便是他的自述。
我是被纳博科夫的语言所吸引,西方文学有着很强的画面感,你可以透过语言的描述勾勒出一幅场景。《洛丽塔》便是如此,我在读时总会想要在脑海里想象一个女孩。是怎样的女子?可以让我们的亨伯特先生那么迷恋。
有人对本书的见解也有些异议,觉得它讲述的内容格调并不很高。然而太多的作品是在当时不被认可。可过了很久,才被证实其价值的。
若单单从其内容来看,似乎像个“流氓变态的自述。”然而那份深情又打动着我们。我想亨伯特先生的初恋对他的影响是那么的深远。也有人将“洛丽塔”理解为是初恋情结。
然又似乎不是如此,这又像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从这个女人的讲述中我们看到的是这个女子对邻居作家的深爱,可作家一辈子并不知晓。读来也是让人深为同情与惋惜。也许这就是“我爱你,却与你无关”吧!
亨伯特这个因恋爱而情感畸形的男子,在书中以及电影中,你都可以看到,他像是很小心的保护着洛丽塔。对她很是关照。可毕竟是不与社会道德所能接受的,而他的那份深情又是那么的让人动心。
正如电影开始亨伯特所说:“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一丽一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洛丽塔后来离开了亨伯特先生,而亨伯特先生也帮助了洛丽塔。在提出洛丽塔怀孕需要金钱时,他慷慨给她,可在他提出可以随他离开时,洛丽塔拒绝了他。我动容的是,亨伯特在看到洛丽塔后来的容颜与状态时,表现得深情。他不在乎,只要洛丽塔愿意,他愿意为之付出所有。
最后亨伯特先生驱车离开,他的话语就如此描述。“我望着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爱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像自己必死一样肯定,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样都可以。但我只望她一眼,万般柔情,便涌上心头。”
又如这句,“你是否爱过一个人,她看起来就像圣诞节清晨的阳光,初雪以后松树枝上的小松鼠,雨天小路上溅到行人裤腿上的泥点,还有那些最美的玫瑰花。她是个可爱的小东西,我深知她笑容的甜美中包含罪恶,漂亮的小嘴里可以吐出蛇信子,每一次拥抱都是在杀死我。但我爱她,我就是爱她,如果她要我的命,我就给她。”
还有警醒的语言,“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瞒的, 咳嗽、穷困和爱; 你想隐瞒越欲盖弥彰。 人有三样东西是不该挥霍的, 身体、金钱和爱; 你想挥霍却得不偿失。 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挽留的, 时间、生命和爱; 你想挽留却渐行渐远。 人有三样东西是不该回忆的, 灾难,死亡和爱; 你想回忆却苦不堪言。”语言里的魅力便是如此,经久不衰。又如“看不见你时,你最美丽。”如此的自白,真情是那样的诚挚。
《情人》里有着“与你年轻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的爱恋与在乎。与《洛丽塔》类似,深爱却这个主题从未变过。
总有人在你的世界里成为例外,让你内心乐意柔弱,他的话语,他的心情,每一言每一语都牵动着你的心,让你愿意为之“洗手作羹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