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的哥哥武大郎,是这样评价武松的:
“我怨你时,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时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这个便是怨你处。”
尽管作者极力掩饰武松的过去,可从他亲哥哥嘴里,我们还是很容易看出武松以前在家里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人。
武松在家待业的时候,是这样的:
要去喝酒;酒喝醉了就去打人;一打人就被抓起来关黑屋;关起来后就叫家长拿钱来罚款领人;人领出来后,再去喝酒;喝醉了再打人……
周而复始,没哪一个月是清净的,折腾的他老哥够呛。
终于有一天,酒后醉了,和一个有身份的人相争,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以为打死了人命,也不管他哥要赔多少钱,就一个人跑了,闯荡江湖去也,投奔柴大官人处躲避。
柴进供武松白吃白喝了一年。
刚来时待为上宾,后来就疏慢了,病了也不管他,看武松住的位置:柴进家的走廊里,“当不住那寒冷”。所以武松愤怒地叫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柴进为何这般对他?我们从后文景阳冈酒店里或许可以看出些端倪:
武松问有什么饱肚子的菜?酒家说有熟牛肉。
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吃。”酒店家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端上来。
“三碗不过冈”。这是普通客人的酒量。“吃了三碗的,便醉了。”
武松笑道:“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
武松吃道:“端的好酒!主人家,我吃一碗,还你一碗钱,只顾筛来。”店家被他发话不过,一连又筛了三碗。
武松道:“肉便再把二斤来吃。”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接着,又连吃了六碗。
你看这个人!他居然把一十八碗酒都喝肚里去了(是普通人酒量的6倍)!牛肉也被他吃下了四斤!吃四斤肉是个什么概念啊。
这还只是一餐的量!
你想啊,要是天天都这样搞,搞上一年,就算柴进嘴里不说什么,他手下人也有意见啊。
更要命的是,武松恶习不改,喝了酒之后又要打人,把柴进家的庄客们都打遍了,所以后来就闹的大家都不喜欢武松了。
“柴进虽然不赶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
怎么怠慢呢?再不喊他喝酒了。
柴进请宋江热闹喝酒,武松却蜷缩在墙角里哆嗦,所以武松挥着拳头叫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按这个逻辑:柴进应该请武松大酒大肉吃上三年(千日),才算讲义气。
柴进与武松之间,根本就不存在仇,只有恩。为何还要闹矛盾犯别扭呢?我实在是找不出其他的什么理由啊,就只一个原因:
不为别的,就因为柴进不再请武松吃肉喝酒了。
这义气的产生,往往由纯朴的感情建立。然而这义气的维系,则需要大量的酒肉来支撑。因酒肉而聚,无酒肉则散。
客观的讲,《水浒传》对武松的描写,还是正面的居多。
比如说,武松打死老虎,尽管“为民除害”是无意中做出来的,但他处理赏钱的做法,却是令人咋舌!
他得到的赏钱是“一千贯”啊,这一千贯,合现在的人民币30万,对武松来说,就已经算发财啦!但是你看他,竟然全部都当众分给众位猎户了!图个什么?什么都图不到!
30万已经到了手,转手间又散给了大家伙,把县太爷都感动了。这一举动,足以说明武松的光明磊落,武松的大气!
因此,武松的武艺不仅排第一,义气(仗义疏财)也是排在第一!没有谁比他还仗义疏财的了。正因为他自己是这样,也难怪他会认为柴进不够义气了。
这样看来,好汉们的追求,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精神追求,一种是物质追求。
对精神的追求,大概都好象已达到了极限——任我为所欲为!
而对物质的追求,一般都不过分,又似乎很容易满足——就是酒和肉!
钱财任意撒,只要酒和肉!要快活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所以我们看到了各位好汉们在做出各种行为的间隙,总是穿插着大量的喝酒吃肉的场景。
出门前,先喝酒吃肉,中途停下来歇会,又喝酒吃肉,到达目的地后,还是喝酒吃肉。
因此可以说,好汉们的日常生活,其实就是在喝酒吃肉的道路上奔走。
现在,武松的工作有了,在县里当了个都头(警察局长),名气有了,尊严有了,酒肉也都有了。
一切似乎皆大欢喜的时候,又有了新的问题。
那就是,武松遇到了第一个女人,嫂子,他哥哥的老婆潘金莲。
武松好不好色,我们不知道,只知道他好酒。可酒是色媒人......
书上描写武松见到潘金莲时,“武松当下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这一拜,也就一瞬间的事,也就只看了有一眼。
武松看那妇人时,但见:
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
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
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
擅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
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眉象什么,脸象什么,腰里系着什么,口上涂着什么,都看的非常仔细。武松是个非常精细的人,就这一眼,看出了她“暗藏风情月意”(旺盛)、“常含雨恨云愁”(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