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是针对小镇做题家,优先级专业>城市>学校。毕竟多数人大概率是要回家发展,那么考公务员就是首选也是最优就业选择,即使要在外发展涉及未来就业面上,所以专业选择十分重要。其次是城市,因为我们从小都是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再加上衡水式的教育模式,说难听点,读大学就是唯一能见世面的机会,城市的选择就影响到人未来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最后才是轮到学校,但是不是说学校不重要,和专业、城市一样同等重要。学校的选择影响到你未来进一步深造或者就业,以及是否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做优先级排序是说,当你没办法同时满足三方面时,优先考虑前两方面。
至于什么饮食啦、气候啦、当地人排不排外啦……都2021年了,再有人这样说,那基本说明他在报考志愿方面给不了任何建议。
正式开始:
一、专业
如果你已经有了明确想报的专业或者未来想从事的工作,那可以跳过专业这一部分。至于什么叫明确,可以自己问自己几个问题:
[if !supportLists]1. [endif]这个专业学些什么课程?
[if !supportLists]2. [endif]这个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包括报考公务员)?
[if !supportLists]3. [endif]就业的岗位的工作是什么样的?
[if !supportLists]4. [endif]这种工作是自己想做的吗?
如果没能回答这些问题,那还是建议先全面了解专业,不要因为专业名字就想当然的做出选择。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专业。
首要的就是专业,尤其是对于小镇做题家来说,大学毕业很大一部分人流向的就业方向就是考公务员、国企或者事业单位,而这些单位有着对专业严格的限制。所以专业容不容易报考这类工作就是一个我认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相关内容: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54y1B7eA?share_source=copy_web
其次专业的选择也决定了未来就业的方向,在了解具体专业之前,一定要先判断其所在行业情况,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至少是2到3年后的趋势,有精力的进一步了解改行业头部的公司、已经具体工作岗位情况。所以策略就是多看当下各行各业的发展,尤其是小镇里老一辈,对当下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一无所知,所以需要通过自己去了解。可以通过B站、36kr这些app去了解。
相关内容: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64y1T7gR?share_source=copy_web
最后才是专业的教学情况,例如:上课累不累?是要上4年还是5年?是不是一定要读研究生才能就业?等等这些我总结为重要但不是关键的问题,留到最后考虑。如何获取相关的信息,就是在类似知乎这类的论坛,或者有关条报志愿视频的评论区了解学长学姐的真实反馈(但必须承认,这类是主观的,有些学长学姐分享的观点很片面,所以要看得多!看得多!看得多!)然后自己总结判断出这个专业是否ok。
相关内容: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4411g7tQ?share_source=copy_web
二、城市
大学就是小镇做题家唯一能接触到外界的机会,我指的是全方位的,真真正正开拓眼界的。并不是说认识两个外地人,去哪哪哪旅个游之类的(这些压根儿不能算,对于真真的开拓眼界来说这些屁都不是)。你只有把握住这个机会,未来才能以此为跳板接触到更多新鲜的、前沿的、领先的事物。
[if !supportLists]1、 [endif]省内
省内选择比较简单就是昆明、昆明、还是昆明。昆明是云南第一大城市,整个省的优秀人才相对都会向昆明集中,在学校里你也能接触到的是省内相对优秀的人。所以如果选择省内基本等于没得选!!!
昆明读大学一大好处就是——人脉。这一点优势是省外大学无法给到的,因为来读书的多是本省的孩子,几乎所有人毕业后都会在省内工作生活,也就是说大学认识的人,后半辈子基本都会有联系。但是在省外,除非你就在那个省工作生活,不然大学期间的人脉对你的将来毫无作用。
[if !supportLists]2、 [endif]省外
先说一下,我就是在北京念书,虽然对学校和所学专业不是很满意,但是依旧感谢能去北京念书。在大城市确实对一个人眼界和思想都是很大的提升,即使不是主动的,只要你在那里呆着,都是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那种才是真正肉眼可见的成长。
对于城市的选择没必要抱着什么地域的偏见,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随便用手在中国地图指一个城市,几乎都比我们的老家好,我们不配评论这个城市怎么怎么样,能出去就一定冲着学习的态度融入其中。
城市从优先级分为:
第一:北京、上海
第二:广州、杭州、成都、武汉
第三:天津、西安、青岛、郑州
第四:其他省份(比云南经济好)的省会或者大型城市
第五:不如昆明了
第一梯队城市:
中国最大的两个城市,如果不是念大学,这辈子几乎不会再有条件让你在那个地方生活4年的时间。
客观条件上两个城市都属于同时满足“好学校“+“好公司”多的条件。好学校多意味你有更多的志愿填报选择,意味着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好公司多意味着你有更方便的求职渠道,更多的就业机会
学习方面举例:以北京为例,好学校多促进学校之间交流,你可以参加跨学校的课程,有官方的“学院路共同体”计划,也可以自己跑清华、北大里去蹭课(我就干过这种事儿)等于说你享受到的是几乎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生活方面:1、奖学金多;2、学校内外活动多;但是出了校门生活成本不小,大城市病严重;3、物质条件丰富,新鲜事物多,4年时间几乎都能探索出新的兴趣爱好,对人生是一种极大的丰富
工作方面:北京、上海现成的公司太多,你有领先其他地方学生的一大优势,有更多的实习机会。人家可能毕业后都不知道社会是怎么样的,而你只需要大二、大三用一个假期的时间就能比别人提前认识这个社会。
最后一个我的观点就是:如果完全不知道选择什么学校和什么专业的情况下,就去报考这两个城市的大学。
第二梯队城市:
先说广州,我毕业后有在广州工作两年的经历,对这个城市比较了解。教育上:几乎全广东最好的学校都在广州;就业上:广州的优点就同理北京、上海,拥有大量的企业。所以他可以说是我推荐的第三名选择。另一个因为相比北上,广州离家相对更近,消费水平也是一线城市中最低的。
然后是成都,如果现在就有想要在外省发展,下决心:云南这地方我就不回去!那就首选成都。学校水平在整个西南地区绝对的第一名,再一个就是就业选择也是西南地区第一名,包括城市发展,那绝对是全国第一梯队的城市。
最后是武汉和杭州,这两个城市和成都类似。都是属于有好学校但是没有北上那么多,有好企业但是也没北上广深多,所以他们三个都属于只能排在第二梯队的情况。具体的这两个城市如何我没经历过就不能乱说可以看看网上相关的视频或者我想办法联系在那边生活工作的人帮助解答。
第三梯队往后城市:
它们都属于有好大学,好的生活环境,但是碍于就业形势明显没有前两梯队的好。
包括第四梯队的城市在内的诸多城市,就需要自己上网查询相关资料。
最后说一点:
深圳:如果是下定决心去深圳发展的,不然不首选深圳的大学。因为同样作为一线城市的深圳,在教育上是明显落后于其他三个城市,甚至包括武汉。但是面对就业的压力上,深圳几乎是全国的学生都会去的城市,所以即使想到深圳发展也可以选择广州或者武汉的优秀大学。
关于城市发展的相关资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54y1k7yT?share_source=copy_web
三、学校
学校选择是我认为最后一个考虑的模块,因为当你明确专业和城市之后其实学校的选择基本就水到渠成。但是也会存在不清楚专业或者不清楚想去哪个城市的情况,那就需要认真看学校了。
这方面网上的资料比较多,我说一下几个了解学校的方法:
[if !supportLists]1. [endif]了解学校官方信息:
可以登录教育部官方的“阳光高考”在里面了解每一个学校的详细情况,网址:https://gaokao.chsi.com.cn或者直接登录各个学校官网,查看招生办信息和学校介绍
[if !supportLists]2. [endif]了解学校非官方信息:
例如不同专业在不同校区,学校保研、考研情况等等,加入各个学校的新生QQ群。方法就是QQ直接搜索“某某某学校2021级新生群“,加入之后直接询问就行
[if !supportLists]3. [endif]学校选择:
如果一直没有确定自己想选择的专业,那就首选“双一流”“985”“211”的学校。然后是一些曾经中央部委直属的院校。其次是地方优秀院校。最后了解学校转专业相关规定(QQ群里问)选择转专业相对宽松的学校。
一个详细的学校选择视频,相关资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E411K7Xb?share_source=copy_web
四、最后说点:
对于我们这种小地方的孩子,念大学就是前20年最重要的事。这件事不是高考结束就完了,而是要坚持到填报志愿拿到录取通知书了才算告一段落。每一届都会有很多人后悔自己选错了学校选错了专业,去了一个根本不喜欢的城市,归根结底就是在填报专业过程中没有准备充分,信息知道的太少了。包括这篇文章的观点也就是我的一家之言,只是想作为一个指南形式,告诉你们需要去查哪些方面的内容,用来作为填报志愿的依据。
我也是想尽自己的一点点力量帮助21届的考生,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