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气效应之与周星驰,福兮?祸兮?

        曾经有人极为概括的说:“80后,90后的青春都绕不开三个周,那就是周星驰,周杰伦,周树人”听后感慨,确实如此,大多数的我们都要看周星驰的电影,听周杰伦的歌,背周树人的课文,尤其周星驰,那便是人们心中的印记和回忆,是不会忘却的“朱砂痣”而最后便凝化成一份情怀。
        随着80后纷纷当爹当妈,90后纷纷到了法定结婚年龄;随着男生的游戏从魔兽世界变成了LoL;随着女生常年看的小说都改编成了电视剧,电影;随着我们追的idol都变成了00后。我们都真切的感受到青春易逝,我们易老,于是情怀一词被不断放大,当劣质青春电影靠着假情怀,真圈钱不断上映,我们都惊奇的发现,即使它不叫好,却依旧叫座,我们都为情怀买单。所以当周星驰的电影出现时,人们都沸腾了,他在情怀这一层面无人能否认,这个曾经萦绕在青春回忆里的人再次归来,有几个人能不买账?
        周星驰的名气和效应我们都无法否认。我们无法忘却他过去电影带给我们的捧腹大笑。他以前的作品《大话西游》再次上映,依旧票房很好。他的星女郎林允,在演电影之前纯粹路人且满是黑料但她依旧拥有了很多女星都没有的资源,因为她是星女郎呀。他上一部作品《西游降魔篇》引起大多数人的唏嘘感慨,感念紫霞至尊宝,更是直接卷走了12.48亿的票房。就这样的一系列效应作用下,就会给星爷带来无法避免的或好或坏的影响。
        好的方面当然是这次《美人鱼》的电影票房自然是叫座的,我仍然记得在首映当天买票的艰难,而且每个场次都几乎满座,虽然这与电影档期不无关系,但更大的原因无非就是周星驰自身的号召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截至今天,电影票房已经16.44亿,人们已经在预测可能破24亿的票房纪录,但即使是在这样的票房下,也难掩电影本身的问题。比如爱情的产生有些生硬,缺乏铺垫,女二的恨意也来的太过突然,广告插入比较生硬,有些笑点也老旧了,美人鱼刺杀邓超的那个片段和多年前《功夫》里飞刀反被刺的笑点太为相似了。星爷是对电影有坚持且有追求的人,我们不希望他沉浸在高票房的得意中而忘形不懂反思和精进,而他也不希望吧。

         同时还有评论偏两极化的现象,很多人去影院无需太多理由,就是因为他是周星驰呀。有人直接高喊:“我就是欠他电影票,周星驰这个名字在我这里就是值钱”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的人更是直接五星,感叹周是天才。

    但也有人是一星走起,说道:“我不欠任何人电影票”甚至有人直接感慨周星驰江郎才尽。而这个原因也是在于周星驰。可以想象多少人带着童年会回忆,满心期待走进影院,希望感受曾经的周式无厘头,希望像以前一样被逗的捧腹大笑,但无奈的发现并没有那么搞笑了。确实周式喜剧中的“无厘头”的印记太深,光环太大,让人们难以忘怀,也难免与他现在的电影进行比较,同时也让周星驰在电影上的转型受到阻碍。

         实际上,星爷从《长江七号》开始便进行转型了,他逐渐要探索更深层次的价值思考,但尚且能力不足了,用某位豆友的话来说:“周星驰大概走到了拥有更多野心却不太能驾驭的阶段了”但不论怎么,福是他的电影依旧会有人多的追捧,祸是更多的人会对他有更高的期待,但我们要做的实则是平视他,不必过度神化,要客观看待他的缺点,耐心等待他的改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