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爱他,他不爱她。
女孩很优秀,各个方面的,学识、外貌、品德、家庭无一不是最棒的。围在她身边的,不光有爱慕的男子,也有敬仰的 女子,她是如此的璀璨。男孩是她的学弟,初次见面是在风暴袭击中的海岸边上,他救了她,他们在那几日里畅快的聊开了、玩开了。他不知她是谁,只知她很美。后来,他知道了她的身份,xx总长的女儿,他对她敬而远之,因为他的骄傲,他不许女孩的“施舍”,他不认为女孩对他是真正的爱,也许吧。毕业了,女孩等他太久,她决定出国了,她问他,跟我一起走吧,男孩拒绝了,前面说过,他不许她的“施舍”,他说他要先工作攒钱再出国。就在女孩走之前,他中毒了,在工厂里,他住进了医院。她又待在了他的身边,悉心照顾他。也许是女孩的真诚,或者是她的于危难之际“救”他的举动一如他于波涛中救她一般,他决定爱上她了。他改变了,不再对女孩冷漠,而是如初次见面那般赞美着她的美。女孩察觉到了,她不知是好是坏,她这么想:这不是爱,他只是在回报我罢了,这样下去,对谁都不好,我不能再继续拴着、求着他爱我了。于是,女孩还是出国了,离开了他,只留下了一封信给男孩。男孩读罢,愣愣的想着:我爱她,且觉得真爱了她。
原故事是插叙的,上面这些算是大部分的情节了,其中还有我的一些对人物心里的剖析(非常简陋)。写完上面这些,我觉得以我的文学素养,够了,但是还是得扯些东西的。原文中,我没说的,有个一重要的内容,讲了为什么女孩不爱那些非常优秀的男子,却如此痴迷于男孩。因为其他人因为爱她“把自己灵魂,感情,言语,行为,某种定型弄走了样子”。她希望的是“在她面前昂然的立定,不至于为她那点美丽所征服”。读完这一段,我算是懂了两个身份差异巨大的人之间的爱情了,女性希望的是那与众不同的人,即使他是如此的贫穷。这是沈从文写的,别骂我= =,原文中也提到了左拉的某篇小说,写女子拒绝了所有的青年才俊,而是在逃到了某个乡村后,坦然尽一个粗鲁的农夫。“骄傲的妇人厌倦轻视一切的柔情,却能在强暴中得到快感”。好了,言归正传,讲讲我读完的感受吧。这算是一个有着淡淡忧伤的故事吧,他们对爱的不同解读,导致了他们最终的分离,不知是想多了还是象少了,或者是都可以归结于经验之谈吧。
Ps0:写不下去了,觉得还能写很多,但是文笔也就这样了,如果觉得没看懂我写的话,可以先去看看《如蕤》欢迎来纠正我。
Ps1:感觉还是去写小白技术文啊!这样写耗费脑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