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能坐下写写字,就很美好。改一下顾城的诗,我从来不知道,我还蛮喜欢写的,即使我写得不够好,没有文思泉涌,才华横溢,但我却享受这一种感觉。写作让我更深入的体验生活,感受每个作者笔尖传递给我的思想、温度,让我更系统的去了解每一种想要过的生活、或者一个地方的地域风情,然后加入我的感受表达出来。
我是个还算蛮喜欢阅读的人,当然选过烂书,这两年,渐渐找到一些自己喜欢的作品,并不是为了完成数量而读,我喜欢在书里,找到自己喜欢的感觉,若没有自己的感受,于我,相当于没读。而写作,是传递自己感受、想法的桥梁,只有写出来,才知道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到何种程度。不然读了书,有了感想,更与何人说?
那种同样的感受当然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我喜欢三毛,欣赏三毛,认为这是个有趣的人。但我对她的喜欢,如果不通过写作表达出来,总觉得不够尽兴。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里说,一个喜欢作家就像是自己的情人,我很高兴,我慢慢找到了我喜欢的情人,跟随他们的脚步去感受这个世界。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阅读可以让我的灵魂在路上,而写作,可以让我在路上时玩得更尽兴。曾在公众号里看过一句话:“多少次旅行也改变不了内心的平庸。这个前提就是,你不知道景点背后的故事、甚至没有放松身心的态度。只是到此一游打个卡的旅游,根本不叫旅游。”我深以为然,而灵魂之旅——阅读也是一样,为了数量,而不去总结反思,只是为了阅读而阅读,难道不是和旅游打卡一样么?所以,要不要来?写作,让灵魂之旅玩得更尽兴。
就如那篇文章中所说:“我无法理解一个人的精神贫瘠到什么程度,才需要完全通过拍照和PS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我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要显示自己读了多少书而读书的人。
人与人的世界,其实是不一样的。以前读了书,就忘记了,由于我最近想写我眼中的台湾、眼中的香港、眼中的日本,那我写,是不是得花更多的时间收集资料、揣摩语言呢,这与我以前看过就忘记的阅读方式不太一样,也收获更大,才是真真正正增长了自己见识。所以你说,是不是玩得更尽兴。到以后我去台湾、日本时,是不是可以对比自己之前的感受?只有阅读了,写出来,更有深刻的理解,这么高深的技能我都大声讲出来,为什么不做。
于我,可能看完了相关的故事,感受还未如此深,我希望我以后去参观兵马俑时,会心存敬畏,而不会在朋友圈调侃为什么男兵马俑也要梳辫子,处于故宫时,能感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帝国的心脏,而不会去嫌弃路面坑坑洼洼,为啥不铺上实木地板。这种感受,一定是阅读与写作能更深刻带给我的。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你以为,不写,能记住么?
写作照亮了我的生活,每日写写非但没有压力,反期待着能坐下来敲敲打打,谈一些自己的想法,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或者阅读时领悟到新的内容。自报名好报写作群起,今日已是第9天,如能坚持下来30天,肯定要报名下一期。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心很浮躁,写完我心却很静。谁叫我生在水浒的世界,却有一颗红楼的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