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盲人较少得精神疾病?

双子座对精神疾病比较敏感。庞大的“星座教”说双子座是两个人头,易精神分裂。我入教时,明里骄傲,内里恐之。可能最初的恐惧源自小时候常见的电话本吧,手心大小,多为横开,封面美女画。一般电话本的前几页都是周公解梦,命理解析之类,犹记得对蛇属人的评价中有一句,“神经质”,其中还列出该属相,生辰人的适宜从事行业,具体不记得,但貌似跟我现在吻合。想必这是我最早的职业规划。

对精神疾病以及患者感兴趣,因为其神秘、异常。也或许对未知的探索是原欲吧。对于精神疾病一直有个不解,精神疾病患者不算罕见,但大多数所见患者除行为举止异常外,视觉感知大都正常。不禁起疑:视觉与精神疾病中存在何种联系吗?为什么盲人(无贬义)较少得精神病的?

此前想通过医学界的研究发现来验证是否视觉感受与精神疾病间存在关联,但均无果。现在终于有了一个这样的研究表明:

一项研究发现,与视觉感受有关的偏爱先验知识而不是感觉输入的平衡变化可能是精神病和精神病患病倾向的一个特征。大脑功能的模型提示,视觉感受不是一个把来自周边的信息内部化的被动过程,而是把感觉输入与先验知识主动组合起来产生的感受。由于精神病症状可能包括视觉幻觉,即没有刺激的时候的感受,Christoph Teufel及其同事比较了18名有思觉失调症状的人与16名健康人的视觉信息处理。

当给受试者呈现一幅模糊的图像的时候,思觉失调受试者能够比健康受试者更好地理解图像内容,这可能是由于任务需要使用先验知识去消除图像的歧义。此外,这组作者让40名健康人进行了同样的任务,结果发现了与受试者在精神病患病倾向测试上取得的分数具有相关性的任务成绩的连续区间。这组作者说,这些结果提示,精神病症状的出现可能植根于视觉系统的正常工作,而且可能是与偏爱先验知识,而不是感觉输入的信息处理的变化有关联。

Perceiving things that are not there and holding unfounded, bizarre beliefs (hallucinations and delusions, respectively) are psychotic symptoms that occur in particular syndromes including affective psychoses, paranoid states, and schizophrenia. We studied the emergence of this loss of contact with reality based on current models of normal brain function. Working with clinical individuals experiencing early psychosis and nonclinical individuals with high levels of psychosis proneness, we show that their visual percep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 shift that favors prior knowledge over incoming sensory evidence. Given that these alterations 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re evident early on in psychosis and even in association with subtle perceptual changes indicating psychosis proneness, they may be important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emergence of severe mental illnesses.

via :www.pnas.org

tiShift toward prior knowledge confers a perceptual advantage in early psychosis and psychosis-prone healthy individuals

也就是说视觉感受不是被动的中转站,而恰恰是一个主动“编程”的过程,会将外界刺激与先验知识间的关联性进行检索后并组合。这中间包含对先验知识的搜索、筛选的复杂且快速的过程。或许,某种程度上视觉的加工过程与精神感受上存在关联性。

从这个角度出发,“眼不见心不烦”似乎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就像很多事情不必事事躬亲一样,有时候,看不见也没那么坏。当然,关于视觉感受与精神疾病的关联现在仍没有确定的科研发现,不过起码是个科研思路,一起等待伟大科学家们地探索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Immanuel Kant (22 April 1724 – 12 February 1804) was an 1...
    123逍遥游阅读 10,139评论 1 13
  • 很多人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而我却不是如此。我爱上的城市要么是她所出生成长的城市,要么便是她爱的城市。其实,...
    Jinno阅读 1,261评论 0 0
  • 2017-10-26/27 周六 周五一放学,接着孩子就往高铁站跑,只为去赶卢洪家的高铁。晚上在他家吃饭。因为二...
    annyzzhr阅读 1,664评论 0 0
  • 我和我爸特别像,长得像思考问题做事方式待人态度都像,只不过比不上他那么成熟。以至于他离开我一个多月了,我想...
    奥黛丽孟本阅读 1,07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