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听Erick讲自己的骑行故事,提到了他高中时的不学习、抑郁。想起我在高三的时候,不听课,厌学,看小说,与班级格格不入。
看过很多迷茫的孩子,听过许多叛逆的故事。接触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寻求自我认同。在这个时期,我们通常开始思考“我是谁?”“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的未来会怎样?”
在这个阶段,如果没有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良好引导,没有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即产生迷茫的感觉。即使在这一时期,矛盾没有爆发出来,在之后的生活中,也会有所显现,比如说,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不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没有了解自己、认清自己,也就没有清晰的方向,生活会过得浑浑噩噩,走上许多弯路。所以,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呢?
目标分为两种,一种是表现目标,一种是精熟目标。前者看重他人的评判,若遇到挫折,感觉达不到心里的预期,便容易放弃。后者注重自我的学习成长,每一次进步都能带来满足感,遇到困难,则视为提升的机会。
所以,需要找到能启动自己小马达的领域,确立自己的精熟目标。不妨试下心理学中现实主义疗法的WDEP模型:
W(want)指自己的需求。人的五项基本需求包括生存、爱与归属、掌控权利、自由、快乐。了解自己的需求,可以多问问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D(doing)指审视自己此刻正在做的事。
E(evaluate)评估做的事是否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P(plan)定目标,做计划。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之前,不一定一次就能成功,可能需要经过几次的试错。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倾听自己的声音,勇于尝试,保持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