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年人学智能手机说起

列车上,见一中年妇女在教老父亲使用智能手机。一边教也一边批评打开界面太多、老学不会,你看人家王石70岁了还在学习编程呢……。老人像学生一样认真听,时不时解释一下。

女儿的心地不错,只是批评过多。坐在我身边的老父亲直摇头。我知道,父亲是受不了子女这种批评的,我们也从未曾、也未敢如此批评过父母。父亲怕麻烦,亦或是不能接受当子女的学生,之前给他的智能手机学了几天就不用了,现在又回到了老人机。

相比王石、金庸,我们的父母天生不爱学习么?非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可能更好理解。

一方面,术业有专攻,换赛道本身就是比较困难的事。如现在流行的中年危机,本身也是在一个专业、岗位时间长了,突然失业了,你再去找新的岗位,甚至从事新的领域,跟小年轻一起比拼,肯定难以胜任。记得当年上军校时,我们学员队队长面临转业危机,时常抱怨“我一个学导弹出身的,到地方能干什么?”。对未知领域的本领恐慌是每个人都存在的。相比王石等大佬一直在时代最前沿工作生活,智能时代的演进、行业的发展比我们都清楚,学习这些新知识自然容易接受,而我们的父母未接触过互联网,在智能大时代面前“两眼一抹黑”,在这个新的领域、新的赛道重新学习自然很难。但如果让我他们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拓展,则会容易的多。如我儿子常会问爷爷一些农业问题,老爷子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但可能没有认真思考过相关农业问题,现在为了解答孙子的疑问也经常支思考、总结,给出一些较有思想的答案。

另一方面,师生关系简单化更易于学习。常有老师感叹:教得好学生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还有一个现象,一般老师都不会让自己孩子在自己班读书。原因很简单,师生关系中夹杂了血缘关系,需要多一些调和的艺术。同理,子女教父母学习智能手机也一样,子女想要让老人愉快的学好,不仅要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好老师(思路要清楚、讲解要简单易懂),更要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心理大师(把老人哄得开心)。对于中年人,做到这点其实有点难的。所以现在很多城市老年人会到老年大学去学习相关知识。

所以,老年人(尤其农村老年人)如果敢于拥抱新时代,主动学习智能手机,我们首先应该为其点赞,迈出第一步不容易。如果是子女教会的,还对智能手机一些功能用的很好(看个抖音视频之类可不算),应该对这样的家庭点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