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一用是书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泣,泥絮招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书生"一词比喻只注重书本知识而忽略实践,脱离实际的知识分子。示例更是指出了这些期待“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书生由于以书为生,不善与他人打交道,所以常常不得志。

教育普及,越来越多的读书人,越来越多的无用书生。三四岁起便开始学前教育,六七岁时正式成为一个小学生。十几年间都呆在学校里,每天的生活里大部分都是书。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又是什么促成了知识付费的出现,为什么会有知识变现的需求呢?

除了卖知识,书生们还能做什么呢?书生们又想做什么呢?

书生不再卖知识的时候,他的人生要如何继续?

黄景仁少时家贫,生活艰苦,靠寡母一人操劳维持生计。“天生我材必有用”想到自己偶像的这一句诗,内心苦涩,哪儿来的千金能给自己散尽呢?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也是个人成长的资粮。然而始终隔着纸张,是无米的饭,是心中的汤。

若黄景仁能在今天生活,想必不必再为生计奔波发愁,但今天以及今后的书生却依旧要为生计奔波发愁。

读书是为了什么,读书人要用在哪里,书生要怎么书写人生?隔着纸张,输给现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