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复盘:每天三件事
回顾、反思、探究、提升
一、今天完成了哪些工作
1、健步走+跑步+拉伸+跳绳
未进行
2、读书
近段时间计划读这三本书,分别是《如何达成目标》、《如何高效学习: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和《6个月学会任何一种外语》。
之所以选择这三本书,是因为我目前特别需要学习达成这样的目标的方法。学会学习的方法,对自己、对豆未来的学习都是有益无害的。
前两本是外国作家写的,读的过程中理解起来会费劲些,速度可能会慢些。我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
今天开启的新书是《如何达成目标》。这本书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由王正林翻译,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9年5月出版。
全书共三部分,分别是准备就绪、预备开始、行动起来。共13章,根据具体内容,将分10次解读。
今天以第一部分第一章内容为主。
第一章 你明白自己去往哪里吗
01别说“做到最好”
“做到最好”,往往离“最好”相去甚远。取代”做到最好”的是“明确而艰巨的目标”。
这是因为,明确而有难度的目标比模糊或过于简单的目标更能激发优异的表现。
有明确的期望值,就排除了设定的标准过低的可能性,也就无法欺骗自己,在目标没有达成之前,想要成功,只能继续努力。
艰巨的目标,会促使自己付出更大的努力而紧盯目标,让自己坚持得更久,也能更好地运用最有效的策略。
明确而艰巨的目标适用于不同的人群,把优异具体化,才能真正看到更优异的绩效,才能完成艰难的任务,使人更加愉悦,提升幸福感。
在生活中,设定明确而艰巨的目标,便创造了成功和幸福的无限循环。第一步,就是设定这样一个目标;第二步,用最能激励自己的方式来看待这些目标,获得提高成功的机会。
02大局与细节
通常,人们采取行动或者执行某个目标时,会用到很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思考。
如何看待自己做得事情呢?
作者例举了五个问题和答案,选择其中答案时,以让自己舒服为标准。
比如第一题:
列举清单是
a.整理头绪
b.把事情写下来
选a得2分,选b得1分。
当五道题的得分超过6分,说明自己是个习惯用更抽象的方式理解自己行为的人,注重“为什么”要做。
如果得分不够5分,那么说明自己更注重实际,是个从你正在做的事情“是什么”的角度来理解行为。
两种方式只有不同,没有对错。
不同情况下,一种思维方式可能比另一种更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实现目标。这需要懂得针对不同情况来调整思维方式。只要学会什么时候还想“为什么”,什么时候需要想“是什么”就行了。
“为什么”的思考方式,因为把一件特定的事情与一种更大的意义或某个更重要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更能让人充满激情,做事的原因会激发做事的热情,会用喜欢的方式看待自己的行为。
这种思考行为,会想得更宏观些,会把日常微小举动看成更大目标的一部分,更容易联系长远目标。
“是什么”的思考方式,在做一件困难、生疏、复杂的事情或是需要花很长时间学习的事情时,用“我在做的事情究竟是什么”的角度来思考,格外有益。
这种思考行为,面对复杂、格外难做的事情时,会先撇开全局,把关注点聚焦在细节上,这是值得做的。
研究证明,人们在做有一定难度的事情时,用简单具体的“是什么”方式思考比用深远抽象的“为什么”方式思考更加简洁有效。
大局与细节的思考模式,各有优劣,最佳策略是根据目标的不同,在两种模式间自由切换。
如何在自己已经确立的目标上运用“为什么”、“是什么”的思考方法,作者给出了具体策略,前提是学习新知识,最好是把具体应用记下来。
1)怎样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
(1)写下一件你最近由于缺乏动力或者诱惑太多而无法完成的事。
(任何事都可以)
(2)写下你“为什么”想做这件事。你个人的目的是什么?
(能实现什么?能获益什么?)
任何简单的行为,反复去做,都能成为习惯。
2)怎样从“是什么”的角度思考
(1)写出一件你想做却特别复杂、困难或者陌生的事。
(2)现在,写下你第一步应当做什么。为了目标,你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是什么?
03现在与将来
许多人更喜欢采用“为什么”的思维方式。它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时间,即开始计划到着手行动的时间。
“为什么”式的思维会使你更看重心理学家所谓的合意度信息。就是不管怎样,去做这件事或者去追求这个目标,都将导致一些好事情发生。
“是什么”思维将更重视可行度信息,即是不是真的能做好你需要做的事情?你有多大把握取得成功?有什么障碍是“拦路虎”?
回报是“合意度”信息,胜算是“可行度”信息。知道自己思维方式怎样受到时间影响,怎样受到现在做决定还是将来做决定的影响,便能知道怎样弥补偏见,做出可能的最佳决定。
“为什么”是着眼于大局的思维,有助于增强动力,倍受鼓舞,专注于得到回报,提升自制力和毅力。
“是什么”是着眼于细节的思维,有助于专注操作性细节,从而完成任务,帮助防止拖延。
不管采取哪种思维方式,都需要确定自己怎样为排除特定的困难而选择相应的思考方式。
04积极思考的利与弊
“积极思考”,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实现这个目标,就能成功。
在动机理论中,人们最为了解并接受的理论是期望值理论。这个理论讲述了人们会因两个因素激励而做任何事:
一是期望的部分,他们有多大的可能成功;二是价值的部分,他们认为自己从中能收获多大利益。
激励越强,就越可能达到目标。
焦虑和担心这样的负面情绪能给人带来很强的动力,激励人们在问题出现之前多花时间和精力去避免它。
树立并实现目标,最好的方法是在设定目标时积极地思考已经实现目标的情景,同时切合实际地思考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需要做些什么。
这叫做“心理对照”,它可以引导人们把关注点放在必要的行动上,从而将愿望和白日梦化为现实。
研究中发现,认为自己能成功的人在运用心理对照策略时,比只自信且有幻想美好结局的人表现得更好。
运用“心理对照”确定目标:
(1)拿起笔记本或者一张纸,写下最近产生的愿望或想法。
(2)想象一下愿望实现时的美好结局。
(3)想一想现在的状况与这个美好结局之间存在些什么障碍?
(4)再列出另一个方面的好处。
(5)列出另一个障碍。
(6)再列出另一个方面的好处。
(7)再列出另一个障
3、践行清单
1)有哪些内容用得上?
想更明白地选择目标,让自己快乐、有成就感,就要了解自己需要把什么做好,什么事情需要改变。
2)这部分内容给人的启示
设定明确的、困难的目标激发自己的斗志,从“为什么”或者“是什么”角度思考目标,考虑价值和可行性,把握好“合意度”的长远目标与“可行度”的近期目标之间的平衡。
运用心理对照法设定目标,积极思考实现目标需要的时间、准备、努力和毅力,让自己以最大的决心去实现想要实现的目标。
一直以来,不太喜欢读外国作家写的书籍,因为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非常艰难,很多地方需要反复读,才能搞清楚里面的逻辑关系。
既然选择了,就会用汲取的态度挑战书中对自己有所帮助的内容。
二、遇到了什么问题
无
三、准备尝试哪些措施
无
四、今日反思
无
五、今日未完成工作
无
六、明日计划
豆信日更复盘三件套,读书健身,头条,听课、作业、卡片六脉神剑
豆信:0分钟,0分钟
日更:0分钟,0分钟
复盘:0分钟,0分钟
读书:0分钟,0分钟
健身:0小时,0小时
头条:0分钟,0分钟
课程:0小时,0小时
作业:0小时,0小时
卡片:0小时,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