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体的外显

上篇文章我说了“体”即万物本源是是“无”,那么这种“无”是如何构建我们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呢?这就要谈到体对外的显现了,以下成为“外显”。

外显,字面意义是对外显示:体的外显就是本体对外的显示。那么,究竟什么是体的外显呢?这就不得不谈到“相”的层面了。对于相的理解,其实每一个人都不是很陌生,例如我们所熟知的个人的形象、社会地位以及拥有的财富数量等等都是个体对外表现出的相。对相的更层次理解则要更加细微地进行阐释,即相不仅仅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和听得到的东西才能算得上是相,现在我们人类的自然科学研究的东西不都是基于相的层面嘛,也就是说我们相还包括了我们的思想、想象、自然科学等等。那么本体对外的作用就可以由逻辑推导出来:本体的作用其实质是本体外显的相对万物的影响。

我们常说“相由心生”,那么相为何会由心生呢?这里的心不是指为机体提供血液循环的那个肉体上的心,而是指被染龌的本心,即我们的思想与始终保持在清净而无恐惧等情绪时的那颗永恒不变的心相背。曾经我介绍过本心是特征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是不是与《逍遥游》中的“无所待”吻合了,即一切相都是因为我们拥有了主观思维的前提下才存在意义,也就是说只有相的存在成为肯能,我们才能拥有主观思维的可能。正如我们都知道人接触外界的第一知觉是感性,它由我们身体的各种其中组成,如眼睛用来看、鼻子用来嗅、耳朵用来听、嘴巴用来吃喝和说等等都是感性的特征,即没有经过任何的头脑加工可以便可以得出直接知识,康德认识所有的知识体系都与之不可分割,可以说感性是所有知识的第一感官技能和基础——没有了感性人类将无法获得知识,因为感性是知性和理性的构建的基石也就是说,感性感知的是事物的相,然后相被感知后又回馈到感性的体系中被认知,故相的作用是用来被感知。

因为我们能够感知到相的存在,所以我们就可以通过相的表现形式之后通过各种演绎——推理或逻辑——推理得出体的存在,认知到万物本源,不过这个本源要是想被证实出来的话,可能还科学研究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可能是前年乃至万年),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其加以使用,因此从古至今的大能们从来都不仅仅是在“体”和“相”上面谈论所谓的“大道理”,他们还利用各种手段将“用”表示出来供我们参考。所有得空的时候我们利用《庄子•外篇•田子方》等文章对“体”、“相”、“用”的寓言阐述来为各位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