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序列性亟需得到重视,必修一重在写人记事,包含多个小类,我们要在各小类的训练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引导职能,学生听课后及时训练巩固。
关键词 作文教学小作文 升格
作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和痛点,主要表现有二。第一,老师虽然备课资源多,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情的学生差异较大,故不能使用同一个模子,别人的成功经验只可借鉴,不能照搬。所以,备课难度加大了。其次,学生的接受期望和达成度堪忧。有一种定势思维是,作文是要靠积累的,要多读书才行,反正我的水平已经固定,学了也不能提高,于是干脆就从心理上先放弃。
事实上,作文是可以也必须训练的,老师自身就要认识到位,并以自己的言行带动学生的求知积极性。老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课堂为抓手,让训练出实效。
[if !supportLists]一、[endif]教材安排
作文教学最忌随意为之,没有计划和目的,想到什么就讲点什么。学生之所以害怕作文,从某种程度上跟老师的这种碎片化的教学模式有关。《礼记》有言:“事前定则不困,道前定则不穷。”教师在指导作文之前,心中应该有全盘的规划,高一抓什么,高二抓什么,高三又抓什么。每个学段训练的文体不同,需要培养的能力也是逐级上升的。教材上对此做了详尽安排。在“表达与交流”版块,必修一分别是“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记叙要选好角度”“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要有点波澜”,必修二分别是“写景要抓住特征”“学习描写”“学习抒情”“学习虚构”。从必修三开始一直训练议论文,为高考作文的写作夯实根基。
由此观之,教材编写者的初衷是高一学年不写议论文,全部用来写记叙文。具体来看,上学期用来写人记事,下学期开展写景状物和抒情的教学。
[if !supportLists]二、[endif]学情分析及操作方法
[if !supportLists]1、 [endif]学情分析
高一上学期,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还处于懵懂和好奇的阶段,词汇储备也不充分,想象能力比较缺乏。高中要求写作要细腻、传神,表达要深刻、丰富、有文采。写人记事安排在开头,既有承前之效,继续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百态;亦有启后之功,我眼观世界,我手写我心,只有观察细致了、描写生动了、叙述完整了,才会在更高学段展现出更好的状态,适应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运用更深层次的表达方式行使言说权。
[if !supportLists]2、 [endif]操作方法
摆脱认识误区是关键。一开始就上手800字大作文的做法,笔者以为不会产生多大的实际成效。教新生年级的老师一般是刚从高三战线上下来的,他们的思维方式带有明显的应试色彩,容易把学生的水平看得比较高。这势必造成信息传递的非对称发展,误判学情将导致老师在选择教法时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教与学的双边效果。
慢慢来,步步为营抓落实。扭转认识之后,开始实际操作。以必修一为例,整个学期都在写人和记事,表达方式涉及记叙和描写。在宏观布局下,我们把任务进行切分。写人要出彩,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记叙和描写方式。记叙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顺叙不用说了,属于常规方式,重点落在后三种。以倒叙为例,设置合理的写作场域,把写作主导权还给学生。老师可以用三课时来组织授课,第一课时讲解倒叙的概念和用处,先口头叙述,教会学生由果及因的思维模式。由一场雨想到某位亲人,由一张试卷想到某个老师,再讲这场雨、这张试卷背后的故事,思维就处于回忆之中。第二课时,把口上讲的转化成本子上写的。会说不一定会写,因为后者是静态的表达形式,要对文字润色。学生写出成品之后,老师要收上来认真批改,检查有没有落实课堂上老师传授的技法。因为小作文的篇幅不长,一般在300以内,所以批改起来也比较快捷。第三课时,当堂评讲。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助力,我们可以更直观、更真实地呈现学生的劳动成果,使受众获益。优秀的要投影并朗读,写得不好的更要展示,并把它作为升格的范例,老师边读边改,有的是老师直接换词换句,有的要动“大手术”,就指出修改方法,放手让作者本人去改,改了之后再上交,使之成为符合要求的作品。对于升格成功的同学,老师同样要给予表扬,因为初次作品水平不高的同学才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学记》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引领学生自主修改,当他发现通过努力可以达到一个崭新层级后,自信心会得到极大提升,这远比直接发给他范文要好得多。
写人要从多方面进行,有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一篇完整文章必然综合运用这些描写方法。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先教学生肖像描写。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激发兴趣,展示图片,细化人的五官,包括脸型、眼睛、鼻子等,介绍各自术语。学生只有积累了足够多的术语,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才能驾轻就熟,不然人物的栩栩如生就这能是一句空谈。接下来是练笔,当堂对罗中立的《父亲》进行肖像描写,立马展评。课后布置作业,对“希望女孩”苏明娟进行外貌刻画。第二课时,讲评上节课的作业,请写得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作品,并随即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老师拿两篇中等水平的样品展示,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升格。陆游教导儿子:“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课堂上的教学只是起引领作用,课外的阅读才是堆砌学生能力上档升位的关键。老师印制一些肖像描写的经典语段,让学生在早自习和课下朗读、摘抄,为他们今后的写作提供遵循。内容为两方面,一是同龄人写的成功范例,一是名家在作品中呈现的经典外貌描写。综合起来,学生既掌握了方法,又“观千剑而后识器”,自然在无形中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训练体现的是“短平快”,是“精准打击”,所以每次训练一个小方面,切忌贪多。到了后期,散点化的知识就要糅合在一起,这就是大作文的基本构架。写人不可能只有外貌描写,也不可能只有动作或是只有神态、只有心理,我们要求学生在几段描写中运用所学,全方位、多角度塑造人物。这里必然又涉及到多种手法出现的顺序和有机衔接,老师可用一至两节课来解决该问题。
[if !supportLists]三、[endif]结语
要坚持一个信念:作文是可以教的,也是教得好的,事在人为。必修一“表达交流”部分是为今后的议论文写作做铺垫的,一定要把“内功”练好,把基础夯实,否则到了高二高三,摆在老师面前的将会是一篇篇无病呻吟、有架子没底子的拼凑型作文。
$�W�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