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在生活在拥有贵族的时代,文化的纽带不应成为人交往的瓶颈。但时常路过上海的文化走廊和艺术博物馆,袅袅的人烟仿佛确实是繁华市区中一片天,也许人文的阻隔依旧还在。同时还能听到馆长低鸣耳语,叨唠着经营的苦涩。艺术,仿佛是一个小众扶持的娇花,隐于茫茫人海。
展览馆的一些作品 漫漫地,打着标签,骄傲的昂着头,木木然有了超脱奢侈品的骄傲。华丽的构思,精巧的工艺,美丽的意境,还有那个小小的标签正如漆金的皮肤一样闪耀~
艺术不需是如此具象的工艺,也许只是光与影,形与声,雷鸣劈闪电...青葱的几年,游荡穿梭形形色色的博物馆,艺术品的博物馆是最难以描述的。无法像小时候为欣赏一首诗般去体味作家的心境和际遇,摩擦每个字的意蕴了。因为思想的种子早已发育、成熟,能进入到心灵的东西越来越少,她时常孤独,我倾听着,听她说着——我们和这个时代已经一起长大了。不再为了感动而感动,缺少的如果并不是形式,或许就是爱了吧。
我不是会追求迷离的形义美的老实人,赤裸裸得活在东方,也就是哲人所理解的现实界,我只是一个现世的尘埃。像个孩子般的尘埃,用孩子的方式去表达,直接的让人怀疑我的真诚。也许我错了,也许我没错,只是结果不好...
艺术的形式或许是必要的,如果可以选择,我更喜欢雕琢后的钻石,因为她够简单,正如人的本心,欲望本身是简单的。虽然只是近代美国商人的广告宣传,但是人们愿意去信奉。比起信奉钻石的恒久,其实内心映射也许仅的是生命的短暂。
生命是如萤火般短暂,人可以陶醉于历史的画廊中,也可以寻找和发现世界的不同。但你的心灵是否足够强大获得真正的自由?不为现世迷惘。
出生在东海之滨,门前的河水会直接汇向大海,市区后是绵延不绝的山峦。天空永远天朗碧青,黑夜亦是繁星纤纤。活于同一片星辰的我,总会昂着小小的脑袋看着浮云的变化,总是相信夜空中拥有一颗象征我的星星。我憧憬属于自己的自由。
家中有个做大副的朋友,我问他航海的经历,孤独、寂寞、未知,现在的大海已经不像我们想象的一般富饶,从东海北至钓鱼岛南下南洋的公海才能有些收货...虽然他的海不是我的“海”,我还是好好倾听,谈笑风生,毕竟我属于自来熟,这也是我身边为数不多的“冒险”,即便对别人只是讨生活罢了。
我也想有一天,我能造着自己“船”和自己喜欢的所有人奔驰“大洋” ,阅此生繁星漫漫,为什么不能一时光辉?我记得小学起我经常在一家书店买社科的书,老板是个斯文的叔叔,总会诘问我一些辩证的问题,对我的选书也总会提出意见。记得他最让人为难的问题是,你的理想什么?我心潮澎湃但毫无头绪,支支吾吾说没有...他看了看我,说了一句我现在依旧记得的话“欺骗他人的伤害也许有限,欺骗自己是会影响自己的心,这比骗别人伤害更大。人在不同的阶段总会有不同的想法的,不要直接否定”。不违心真的是件挺难的事情,因为社会的规则让大家终究变得事故了。只是在喜欢的事物面前我的眼睛永远开着天窗,呵哈。
中学时代的的学业其实挺无聊,吃着老本到了大学学商科,因为是中外合作的专业所以等于要学两遍中英文版本,但是老师都下课后都会把带自己价值观的想法与你分享,只要你去沟通。记得我们加拿大的外教主任问我为什么近150~200年间中国学术水平持续低落。我回答是清朝少数民族的禁海和奴性策略。眼界被限制,思维变得封建世故,只是为了管理而不是为了发展,人就没有自由和创造力了。所以后来和老师Neil,他的常青藤大学最后一年出国做毕设兼职。和我们讨论什么样是成为大国的因素,我觉得是海洋文化是最重要的,不是上海的买办文化哦。我们是中国人也是世界人,也许首先是世界人。我们拥有同样的情感和智慧,享有同样的情感和世界。
正如美即是美,看到了,感动了。记得我第一次看到的让我动容的作品,已经是100年前杰克伦敦在环游世界航行中写下的...世界在改变,人的世界一直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