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到今天已经接近四个月没有发过朋友圈了。
你要问我为什么,我可能首先会告诉你我觉得发朋友圈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与人交流的方式,传递快乐或者表达思想的方式。偶尔看到朋友的生活,了解到朋友的近况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可是我还是会告诉你我不爱发朋友圈,因为分享喜悦的过程同时也容易遭受到他人目光窥探、与某各方面的敌意。
回想起以前,我会认为我是个分享欲望很强的那类,就如之前所说浮想联翩、想入非非、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无法自拔。
两方面的体验让我感到被击中的顿悟感。第一是失落时的评论。事实确实如他们所说,“无病呻吟”是我的状态,而我又逃不开,所以最后的情绪宣泄在一个普通人看来就是个玩笑,而我是那个小丑。从现在的视角回望,别人点醒是必要的,这种刺痛是必要的。第二是开心时的评论。这一件事始于我在t的合唱结束朋友圈评论:帅是很帅,就是有点黑。后来他就把朋友圈删了,我后面意识到“我们都不是一个被随意评判的对象”这点是别人在我朋友圈下评论类似的内容。
第三是现实与理想化的隔离感。这种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意识到自己的塑造自我形象;第二类是意识到想象仅存在于个人。首先是分享的过程实际上是把理想化的自己推销出去的过程,越爱分享的是自己越想证明的。推销的过程会发现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在别人更好的衬托下变成了味。当我表现得越积极,现实中的无趣和悲观会显得我虚伪。我讨厌这种讨好别人的感觉——为我不需要像别人证明什么。其次,是分享过程其实是将故事纪念,表达善意和友谊。而若把握不了界限就容易把所有快乐当作快乐,结果不过是一个人的意淫,把原本不是那么开心的事变成幸福,最后使得照片里的人尴尬。大多数的社交就是逢场作戏,虚无和惨淡是生活的底色。
h说他觉得众乐乐不如独乐乐,他也是这样做的。我想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过很多时候我已经没有力气去证明。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构建起自己所爱的记忆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可我不是一个勇敢的人, 每次的刺痛都让我难以忍受。
也许哪天的开心足以让我忘掉这些没有意义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