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有分寸,有方法,有舒缓,有预判,这是一种非常基本也非常高超的能力
最近越来越喜欢观察身边的人,发现有些人人缘很好,无论到哪都会有人热情打招呼,同样的,也有些人人缘差极差。他们之间有一个最明显的区别:会不会说话以及说出来的话带给别人的感觉。
前两天我们两个宿舍几个女孩子一起去聚餐,途中一个女孩子说了一句话:你不要老是这样奇奇怪怪,别人好尴尬的。于是,热闹的气氛像被泼了一桶冰块冻住了。很安静,谁也不说话了。聚会也因此匆匆结束。
我一直很纠结,有话就说难道不对吗?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很喜欢有话直说,忽然有一天我发现我身边原来玩的好的一大票朋友渐渐只剩下那么两三个,我才开始意识到有话直说其实是有问题的,但我一直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直到有个朋友说你啊就是缺少了点分寸感,我才恍然醒悟,原来不是有话直说的问题,是分寸感的问题。那么,分寸感是什么呢?分寸,是一个度量的单位,感就是感觉,就是说要把握为人处事的度。
高情商就是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说到分寸感,我们一定会想起来俩个人,一个是蔡康永,一个是何炅。他们一直被赞高情商,其实就是把握好了人和人之间的分寸感。
无论关系多么好都要把握好分寸感。否则可能会被别人不理解。想起每年春节都会被大家家疯狂吐槽的一个群体:三姑六婆。每次快要过年的时候都会是一大群人的噩梦,探亲戚的时候,三姑六婆们就会打着关心你的旗号开始肆无忌惮的打探和你的一切,比如会问读书的孩子们:成绩怎么样啊,在哪里读书啊,现在多高啊,多重啊,生活费多少啊,有没有交对象啊等等,而面对工作的人会这样问:在哪里工作啊,做什么啊,工资多少钱啊,住哪里啊,吃什么啊,有没有交对象啊,买房子了吗,买车了吗,啥时候结婚啊,也许可能还会过问你的每一笔花销。这些防不胜防的问题导致三姑六婆成了想想就觉得头大的存在。导致很多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再去走访亲戚,甚至会发生很多不愉快的事情。
这就是失去了分寸带来的一个后果啊。总是会听到有人说这些年轻人啊,变得多冷漠了。其实不是,只是我们都更准确地把握了人和人之间的分寸感,给对方留出适当的空间,让彼此活的更舒服一点儿。
在芬兰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乘坐公交时,哪怕只剩一个座位,都不会坐在已经落座的人身边。偶尔有外地游客傻乎乎地坐下来,身边的人也很有可能会立即起身再去另寻座位。这种“不留情面”的做法或许会让不明就里的你尴尬,但却是芬兰人分寸感的体现。在他们看来,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贸然越界,是最起码的礼仪。
一个有分寸感的人,是一个有着极高修养的人,他会在适合的场合说合适的话,会让大家都很轻松和舒服。如果你觉得自己把握不好分寸,那就少说话,毕竟言多必失嘛。多听听别人的说话方式,进行思考,慢慢锻炼自己的分寸感。
愿你我都能拥有分寸感,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