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我就开始在反问自己,我为何而写作。看了各位同窗的留言,我很赞同这位叫yufeiyu800701朋友的观点,他认为写作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它是你情感的输出口、是别人窥以见你心灵的窗口。这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写作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我不喜欢为了写作而写作。从小到大可以说,我的作文成绩就没拿过高分,基本都表现平平,我不会用排比,不会用修辞,每次写作文都差不多废掉了半条老命,作文课也基本是拖堂直到课后才能完成。我最喜欢的写作文章便是在我的个人空间里日志了,偶尔会对一些事情发表一下自己得看法,只有那个时候才觉得自己文章是真的在有的放矢,其余时候就只是单纯得为了写作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空洞无味。
其一,于我而言,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写作的开端。从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也才能够对一些事物有了自己最初的想法和判断。初中也曾坚持写了三四年的日记,记录一些小事,把开心的不开心的话全部写在上面,虽然这对我的作文成绩提升并没有什么卵用。但是回想起来,除了那几张青葱岁月的稚嫩照片,也唯有那几本日记才让我得以与幼时的自己展开对话。我喜欢这个有自己想法的小女孩,即使不完美但这便是我啊。在这里写作是为了窥视自己的内心,可以通过写作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心路历程。
其二,于他人而言,写作是为了沟通和思想传播,是一种生命和文明的延续。 当生命走向尽头,普通人唯一能留下的东西,便是他的文字。前阵子读了几本书,我想和这个题目“我为什么而写作”还是有点贴切的,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本是保罗的《当呼吸化为空气》,他是一个医术高超的前沿医学博士可是在事业上升期却被告知得了绝症,在消沉了一段时间后,他提起了笔开始了他的写作,记录他的所思所想,同时也迈开了腿重回了手术台直到他病的实在做不了手术为止。虽然这本书并未完成但是这就足够了,这本书得以出版,保罗虽死犹生,灵魂不灭。读一本书,仿佛在同作者对话,这是一种灵性的沟通,而他则是娓娓道来他的故事。
第二本是安妮的《安妮的日记》,安妮是一位十三四岁的犹太小女孩,她生活在那个恐怖的二战时期,主要是讲包括她在内的8名犹太人是如何在纳粹的高压环境下在密室里生活的。她用自己的视角描述了一个青春时期的少女对生活,对性,对未来的一些看法,读她的文字让我时不时恍惚,仿佛看到了十三四岁的自己。安妮最后的遗愿也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以出版,庆幸的是这实现了。这里插一句题外话不要低估了小孩子,其实他们可能只因为涉世未深而心智不是很成熟,但是此时自我意识是觉醒的,他们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第三本马尔克斯的《活着为了讲述》,他是《百年孤独》的作者,这是他的自传。其中他有一句话,表面看似乎是自相矛盾,“似乎我干哪行都行,就是当不了作家”,可他却偏偏成了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我看来其实并不矛盾,活着是为了讲述,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为何提到这几本书,其实也是想说我的思考,写作是人类生命得以延续的另一种媒介。写作是为了讲述,我们是有意识的生灵,为了沟通,我们会进行写作;为了灵魂不灭,精神永存我们会进行写作;为了文明延续,我们会进行写作。
本来才思枯竭,不过越说越多,可能这便是灵感来了吧。哈,也不管大家愿不愿意看了,写作于我而言便是如此,今天我只想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