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校长说:“教育学就是关系学。”在学校里,师生关系好了,教育不可能不好,关系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属。
刚上班那会儿,我没有听过这句话,对教育的理解也很片面化,以为让学生听话最重要。可偏偏学生就是不听话,上课纪律没有保障,下课作业交不上来,我把所有这些归咎于自己太爱笑,不够厉害。于是我试图板起脸让自己不苟言笑,可太难了,这不符合我的性格。这么做表面上学生好像变乖了,实则在我和学生之间筑起了一堵无形的墙。
直到后来和梁老师搭班,分在了一个办公室,从她身上我学会了很多和学生相处的技巧。特别是加入老梁读书会后,跟着梁老师开始读书,明白了无论是和学生,还是和自己孩子相处的第一要诀是“温和而坚定”。
以前为了让学生怕我,我曾故意提高嗓门,大喊大叫,以为这样显得很厉害,能镇得住学生。记得有一次监考,有个学生不遵守考场纪律,我便当场发飙,用很大的声音斥责了他。恰巧碰到李校长过来巡视,这或许是他第一次见我吼这么大声,还专门为此夸了我,说:“你这不是也会kou(二声,意思是厉害)吗?这就对了。”这样对吗?我曾不止一次地怀疑。
“有理不在声高”“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脾气才是本事”,当我懂得了“温和而坚定”的道理后,彻底放弃了大吼大叫的做法。读的书越多,教学方式也越灵活;我的态度越温和,孩子们和我的关系越和谐。当我开始写简书后,我和孩子们的关系又进一步。
我喜欢用简书来记录课堂,记录和学生之间的斗智斗勇,为某个学生写小传,孩子们也喜欢在我的简书里看他们的日常。被老师写进简书里是一件荣光的事,是值得炫耀的事,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来找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我文字的主角,当然,也有孩子不想让自己成为我笔下的主角,因为他一出现必非好事。
小牛是学校的名人,八下我成为他的语文老师后,曾在简书里写到过他的“光辉日常”。小牛知道后,专门找到我:“老师,你能不能别写我?全校都知道我做的事了。”
“我没提你的名字呀,我写的小牛,他们也知道是你?”我故作惊讶。
“他们平时都这样叫我的,而且你写成那样,谁都知道是我。”小牛还委屈上了。
“这样吧?你这周好好表现,不打架不骂人,遵守课堂纪律,我就在简书里为你正名,行不行?”
“不用了老师,你只要以后别写我就行。”
小牛虽然没有明着答应,上课的表现明显有所改变。上课拿出了语文书,并把我说的重点认认真真地抄写在了相应的位置上。我上课提问问题,小牛也开始思考并做出回应,那一周,他果真如同变了个人,我也每天不失时机地表扬他的进步。改变一个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有改变就是进步,有进步就值得表扬,毕竟反反复复是常事,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小牛只是个意外,大多数孩子都愿意自己当作素材被老师看见。而课堂上,我也喜欢用“好好表现,下周写你”来激励他们认真听课,努力学习。尤其是小崔,她特别喜欢我写她,她最爱问的一句话是:“老师,我表现好,你能写我吗?”于是在课堂上,就能看见一个捧着书本捂着耳朵努力背诵古诗词的小女生形象。
李镇西老师在《转化后进生》中说:我们要允许后进生不断反复。许多不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应的,这些坏习惯也不可能一次就可以彻底改掉。我们做老师的,必须明白这个道理,允许孩子们反复,在不断纠错中让孩子们慢慢成长起来。
的确,我这个“写他们”的小策略虽然并不能彻底改变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惯,但也总能在课堂上发挥作用,这,就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