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齐:做一个高效的回答者——《学会回答》主题拆书
大家提问的时候感觉困难吗?回答问题的时候呢?
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大多数时候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问的,而回答问题的时候,因为不清楚对方的目的,我们担心回答得不明确,不知道如何回答、不知道该不该回答,更不知道对方何出此问。在这里,我们说回答问题是比提出问题更难的。
我们可以做一个测评,了解自己回答问题的倾向。以下描述越接近你的情况的,打6分;越不接近的,打1分。
1.被他人提问总是有问必答
2.常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问题
3.常不明白他人为什么提问
4.常不知道该不该回答问题
我们可以把提问者分为以下四种状态:
1.知道答案
2.不知道答案
3.不确定答案
4.不关心答案
提问背后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提问目的:
1.考验
2.核实
3.知晓
4.无目的
即使我们按照以上类别将提问者分类,很多时候也无法迅速辨别提问者真正目的,因为提问者的情绪、现场的状况都可能影响我们的判断。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判断提问者的状态呢?
职场人每天离不开和上级领导的对话,很多时候要回答领导的提问。如果在一次会议快要结束的时候领导微笑着问了你一个较大的问题,你应该怎么回答呢?你会想到领导是为什么这样问吗?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答?
此时对提问进行辨别就显得尤为重要。以难度、友善这两个维度对提问进行划分,提问的划分如下:
1.常规性提问——难度小,中性
2.表扬倾向提问——难度小,友善
3.批评倾向提问——难度大,中性
4.提问者自答提问——难度大,友善
对于常规性提问,答与不答关系不大,正常回答即可。对于批评倾向提问,对方有意刁难,可以绕开或者还回去。对于表扬倾向提问,对方意在鼓励你,正常回答即可。而对于提问者自答提问,当你迟疑地“嗯”的时候,对方可能就开始回答了。总的来说,实事求是,见招拆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辨别对方抛出的是哪一种提问呢?
维度一:提问者的友好程度
1.情绪(肢体语言、表情、心情、语气)
2.内容(尴尬与否、是否涉及隐私、前言后语的主旨)
3.关系(小团体、私交、职业顺利与否、利益冲突与否)
维度二:问题的困难程度
1.整体局面把控类(站在一定高度总结现状)
2.未来趋势判断类(预测未来行业、政策、经济走向)
3.抽丝剥茧深挖类(一问接着一问,层层深入,不断追究)
4.行业常识短板类(跨行业从业者被问及现从事行业的常识,对方明确知道你非科班出身)
5.涉及他人利益类(可能会损害到别人的利益)
6.时间场景考验类(时间短、多人在场的一对一提问)
宋文还总结出了以情感性、逻辑性为二维划分的提问分类模型。回答问题需要的逻辑性从低到高,问题本身的情绪性从浅到深。对于逻辑性越高、情绪性越深的提问越需要当心。这可以用来识别“处理不好要出事儿”的问题。
注:情绪性。木木兔提出的心理学词汇。问题越涉及内在心理、越容易影响情绪的感性问题,比如涉及隐私、涉及回忆的问题。越偏感性的问题,你感觉感觉是不是越难回答?这里并不是提问者的情绪,而是问题本身的情绪性。by西林
以上为宇宙中心分舵颜值担当三级拆书家张家齐(水煮猴)现场拆书内容。
我认为,大道至简,高效的回答者要深谙人性。人心可以千变,人性始终如一。懂得人性,有自知之明,有换位思考,见招拆招,够用了。
2016年11月7日
北京海淀 自由意志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