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7易象论(51-70)

51、天道上的终始与人道上的终始

天道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和己庚辛壬癸甲这样两个顺序,原筮卦是始于甲而终于己,复筮卦是始于己而终于甲。人道就是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不论是原筮卦还是复筮卦,人道都是始于初而终于上。在乾卦中,天道与人道是同一条道,因此这两个终始是一样的;在坤卦中,天道与人道还是同一条道,因此这两个终始也是一样的。在其它卦中,由于天道与人道发生了错乱,因此天道与人道上的终始也就不再一样,天道上的终始也就不再是人道上的终始,人道上的终始也就不再是天道上的终始。

坤卦三爻辞讲“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坤三为辛,这个辛既不是天道上的始,也不是天道上的终,说其“有终”是指人道上的“终”,也就是上爻,果然是这个爻变成了屯卦的上爻。

屯卦是第一个天道与人道发生错乱的卦,屯卦初二三四五上纳入天干就是乙己丙甲戊丁,屯卦天道上的开端是四爻甲,终结是二爻己。屯卦人道上的开端是初爻乙,终结是上爻丁,乙与丁都是过程当中的阶段,不是过程的开端,也不是过程的终结。

蒙卦的天道是辛庚甲壬己癸,五爻己是天道上的开端,好比人生的初始阶段,因此爻辞讲“童蒙”。

需卦二爻讲“需于沙,小有言,终吉”,需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二爻讲“终”,是指天道上的终结,需卦上爻讲“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这个“终”是指人道上的终结。

对天道上的终始与人道上的终始必须加以区分,因为这两种终始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易学史上,对于初爻是开始,上爻是终结,人们没有异议,但不知道这只是人道上的终始。对于天道上的终始却始终没有弄明白,人道顺序只是一个观察的顺序,叙述的顺序,不一定就是时间上的顺序,在不一致的情况下,人道就好比是“意识流”,是“蒙太奇”,是在“时空隧道”上的一种穿越,易经难解,就是因为这种方法把人们“蒙”得太奇了。

52、天道上的“拐点”与人道上的“拐点”

乾卦的天道与卦体结合以后,我们会发现甲乙丙丁戊己这个顺序上有两个转折,一个是乙,另一个是戊。坤卦的天道与卦体结合以后,我们也会发现己庚辛壬癸甲这个顺序上有两个转折,一个是庚,另一个是癸。

人道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与卦体结合以后,我们也会发现有两个转折,一个就是二,另一个就是五。我们把这些转折就叫“拐点”。

由于乾坤卦的天道与人道是同一条道,因此它们的“拐点”也相同。

“拐点”与天道上的终始不同,一般说是“可出可入”的,但由于天道与人道的错乱,人道上的“拐点”未必一定就是天道上的“拐点”,天道上的“拐点”也未必一定就是人道上的“拐点”。例如屯卦,屯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初爻乙和五爻戊是天道上的两个“拐点”,人道上两个的“拐点”是二与五,不难看出,人道上的初爻处在天道的“拐点”上,人道上的二爻这个“拐点”却是天道上的终结阶段,是个“只入不出”爻,屯二辞讲“屯如邅如”,这个“邅如”就是陷入困境的样子,陷入困境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爻是天道上的终结阶段。

在卦爻运行当中,“拐点”容易积聚物质或能量,但也容易引起“爆炸”,许多变化,就是发生在“拐点”上。“拐点”在经文上的取象就是“夬”。

无论是天道上的“拐点”还是人道上的“拐点”,这在平面六画上,或者是两个三爻卦重合而成的“别卦”上,是绝对看不到的。

53、卦体上的三个“圆圈”与一个“圆圈”

我们说卦体上有三个“圆圈”,即初二上五、初三上五和二三四五,这是根据六爻的相邻与相对关系所确定的,六十四卦概莫能外,区别只是“圆圈”的规则或不规则问题。六爻纳入天干以后,我们就会发现真正的“圆圈”只有一个,这就是乙丙丁戊或庚辛壬癸。乾卦二三四五顺序为乙丙丁戊,这是一个不封闭的“圆圈”,因为在戊乙之间有一个“断裂”。初二上四这个“圆圈”,纳入天干就是甲乙己丁,其中只有甲乙连接,乙己、己丁、丁甲之间都有“断裂”。初三上五这个“圆圈”,纳入天干就是甲丙己戊,这四个爻之间都有“断裂”,只有在倒过来的情况下,戊和己有连接。坤卦的二三四五顺序为庚辛壬癸,这是一个不封闭的“圆圈”,因为在癸庚之间有一个“断裂”。初二上四这个“圆圈”,纳入天干就是己庚甲壬,其中只有己庚连接,庚甲、甲壬、壬己之间都有“断裂”。初三上五这个“圆圈”,纳入天干就是己辛甲癸,这四个爻之间都有“断裂”,只有在倒过来的情况下,癸和甲有连接。

存在着许多的断裂的“圆圈”虽然也是“圆圈”,但这样的“圆圈”运行起来就不顺畅,顺畅运行的“圆圈”每个卦只有一个,这就是三个“圆圈”变成一个“圆圈”的原因。

54、乾卦中的独象

独象就是单独的象,独象的确定很简单,就是全部经文中只出现过一次的字或辞,例如乾卦中的独象就有“潜”、“夕”、“躍”、“淵”、“亢”这几个字。独象虽然单独,但要认识起来并不简单,因为独象只有一个,没有什么可比性,认识事物必须在对比当中才能进行,如果是绝对的单独,那就没有办法认识,因此,当我们遇到独象时,就要设法找出它的对立面,找出与其不同的东西,在与对立面或不同的东西的比较中认识这个象,这个对立面或不同的东西,有可能就在重象当中,也有可能在其它爻象当中。

乾卦的这几个独象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形容龙的,“潜龙”、“亢龙”说的是龙,“或躍在淵”说的也是龙,不同点就是位置与状态,“潜”、“渊”说的是位置,“躍”、“亢”说的是状态。它们的意义何在呢?一是说明六龙的位置是不同的,“潜”与“渊”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低洼之处,没有完全显露,特别是联系到二爻的“见龙在田”和五爻的“飞龙在天”,可以确定初爻的位置就是低洼之处。四爻讲“或躍在渊”,也就是有可能进入初位。二是说明因地位上的不同而造成的表现不同,初为“潜”,上为“亢”,这个差别就是地位不同造成的,上居穷高,不能自已,这是其“有悔”的原因。由此我们知道了六爻当中,初爻居下,上爻居上,如果把乾卦六爻当做一条龙,那么六爻的差异就不单是表现在位置上,而是表现在不同的阶段上。初始阶段,羽翼未丰,不堪大用,至其临终,又亢奋不已,老子说“生也柔弱,死也刚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潜”、“躍”、“淵”、“亢”这几个字在今天人们并不陌生,但作为独象来理解乾卦的意义时,就必须联系卦体与易道。

55) 坤卦的独象

坤卦中的独字有“霜”、“坚”、“冰”、“直”、“括”、“囊”、“裳”、“玄”、“战”等字,由这几个字参与构成的辞有“履霜”、“坚冰”、“直方大”、“括囊”、“黄裳”、“玄黄”,这些独字与辞也属于独象,因为经文中其它地方没有。“牝”、“马”等字不是独字,但“牝马”作为象也是经文中独有,所以这个“牝马”也是个独象。

“霜”、“冰”、“囊”、“裳”、“牝马”作为事物,今天的人们并不陌生,也不会产生歧义。“直”、“括”、“玄”、“战”等字比较容易产生歧义,但联系卦体与易道也不难理解。

比较乾卦与坤卦,可以看出坤卦六爻在位置上的差别不明显,明显的是时间上的差别,从“履霜,坚冰至”就可以认定这里讲的是季节的变换,这是坤卦的一个重要特点。

坤卦的独象都是有特定的意义的,“直方大”是讲的运行路线,“括囊”是讲与外界断绝交流,“黄裳”讲的是事物之间的表里关系,“玄黄”是讲品性上的不同,“战”是战栗,表现一种孤独与失落,“牝马”是讲孕育。

坤卦的独象虽然是针对特定卦爻的性质与状态所做的描绘,但又有着普遍的意义。

坤初为己,在己这个时间段,如果是表示“履霜,坚冰至”,那么在其它卦中,所有己这个时间段就都是“履霜,坚冰至”,都表示是由秋及冬的季节变换。当然,己这个时间段可以表示“月”,也可以表示“日”或“年”。只要是表示“月”,那么在这个月就是开始由秋到冬的变换。这就是“履霜,坚冰至”的普遍意义。

坤二为庚,由己至庚,形似直线,其实在球面上是一个短程线、弧线,自庚开始就有个转折,这个转折在球面上就是一个直角,转折以后的路线象是一个“圆圈”,坤二的“直方大”就包含着这样一些内容,这些内容就是针对坤二讲的,用在坤卦其它爻上就不合适,但这些内容也有普遍意义,在其它卦中,只要是这个爻的天干是庚,那么它也就面临着转折,它的运行路线也是“直方大”。

“括囊”是因为坤三没有继续运行的动力,坤二也没有至上的动力,这样处在初二上四和二三四五这个两个“圆圈”上的四爻就失去了外力的推动,自身的运动能力也有限,这就四爻“括囊”的原因。但是“括囊”的情况在六十四卦中也不罕见,只要是某个爻没有外力的推动或拉动,自身也没有冲动,那么这个爻的情况就是“括囊”。

“黄裳”是讲坤五与坤二之间的关系,坤五为癸,二为庚,自庚至癸是一个“圆圈”,这个“圆圈”在庚癸之间有一个断裂,两个爻相邻却又没有时间上的直接联系,这种情况就用“裳”与“身”的关系做比拟,“裳”穿在身上,但它们是两个事物。“黄裳”的普遍意义就在于说明事物有个表里之分,有个内外之分,所有卦中癸与庚的关系都是这样。

“玄黄”是说爻在颜色上的区别,喻示品性或品格上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是由爻所处的地位造成的。

“龙战于野”的战字不是说的战斗,而是战栗,这是一个既失去接济,又失去元首地位的爻,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就是说的这个爻。

“牝马”作为独象,是讲坤卦这样的均衡卦,外部虽呈静态,但内部却有数的流动,会有新的事物产生。“马”有多种状态、性质与功能,这里的“牝马”就是强调它的孕育功能,这是坤卦的特殊性。当然,具有孕育功能的事物也不单是“牝马”,“牝牛”、“牝羊”、“女人”等也都有孕育功能,能够产生新事物的卦也不单是坤卦,其它许多卦也都有,因此孕育,即产生新的事物,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从乾坤卦的独象中可以看出,独象有其特殊性,有特定的意义,理解独象必须结合卦体与易道,还要与其它象做比较,独象并非是绝对的孤独,它们也具有普遍意义,这就像是星空中一个极个别的星球,其它没有一个星球和这个星球是一样的,但这个个别的星球也是大千世界的一个,并因为独特而成为大千世界不可或缺的一个,甚至可以这样说,少了这个个别的星球,世界也就不是完整的世界。

56) 乾坤卦的重象

所谓“重象”就是重复出现的象,在乾坤卦中,除了独象以外,大量的还是重复出现的象,例如乾卦中的“龙”、“田”、“利见大人”、“君子”、“终日”、“惕”、“飞”、“天”等。坤卦中的“牝”、“马”、“攸往”、“先”、“后”、“迷”、“主”、“西南”、“东北”、“朋”、“习”、“含章”、“从王事”、“无成”、“有终”、“黄”、“野”、“血”等。广义上说,乾坤卦中的“元”、“亨”、“利”、“贞”、“得”、“丧”、“安”、“永”、“群”、“首”等字也是重象,因为后面也有重复。

独象与重象没有严格的界限,比如单独看“牝”字、“马”字,它们就是重象,因为后面还有“牝牛”、“白马”等象,但是“牝”与“马”结合为“牝马”,这就是一个独象,因为全部经文中只出现了一次。再如“黄”字,这是一个重象,因为后面还有“黄离”、“黄金”等象,但是“黄”字与“裳”字结合为“黄裳”,这就是一个独象,因为全部经文中也只出现了一次。

重象与独象比较,就是重象的数量多,一个象多次出现,这就好比是群星灿烂。另外就是在理解上,对独象的理解重在结合卦体与易道,先找出其特别之处,再看它的普遍意义。对重象的理解也不能脱离卦体与易道,但重点是在理解普遍意义的基础上,设法找出它的特别之处。前者可以说是从个别到一般,后者则是从一般到个别。例如“利见大人”是个重象,仅在乾卦中就出现了两次,这个象的意义是什么呢?那就是适宜出现强者,为什么乾卦二、五适宜出现强者?这就需要掌握卦体与易道,看看乾卦二、五这两个爻位特殊在什么地方。

57、乾坤卦中的单象

单象是指一个卦只有一个象,或者一个爻只有一个象。乾卦的卦象如果确定为“龙”,那么“龙”就是一个单象。坤卦的卦象如果确定为“牝马”,那么“牝马”也是一个单象。“龙”象的意义就在于它是无处不在,具有高度的自由,所谓“龙行天下”就是这个意思。“牝马”象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孕育、遗传。可不可以把乾卦的卦象确定为“天”呢?我们说不可以,因为天上有“龙”。地上、渊中也可以有“龙”,天上的“龙”是“龙”。地上、渊中的“龙”就不是“龙”了吗?在乾卦中,存在着“天地本无界”的情况,但“天”、“渊”的差别却是不容抹杀的。

乾卦六爻的单象有“潜龙”、“或跃在渊”、“飞龙”、“亢龙”、“群龙无首”,坤卦六爻的单象有“括囊”、“黄裳”等。

无论是卦的单象还是爻的单象,其意义就在于它能反映卦或爻的本质特征,乾卦的本质特征就是高度自由,没有地域上的限制,这个特征就用“龙”这个象来表达。坤卦的“牝马”也有一定程度的自由,但不能上天入渊,这就是两者的一个本质差别。乾卦初爻位居最下,这是乾初的一个特征,这个特征就用“潜龙”来表达,上爻的特征是位居最上,这个特征就用“亢龙”来表达。如此等等,表达本质特征的单象,无法替换、更改,比如把乾初换成“亢龙”,把乾上换成“潜龙”,这是完全不可以的,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单象的一个重要特点。

58、乾坤卦中的复象

复象是指一个卦有两个或多个象,或者是一个爻有两个或多个象。

乾卦二爻讲“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见龙在田”是一个象,“利见大人”又是一个象,乾二就是一个复象。乾五讲“飞龙在天”是一个象,“利见大人”又是一个象,乾五也是一个复象。坤初“履霜”是一个象,“坚冰至”又是一个象,坤初也是一个复象。坤三“含章”是一个象,“或从王事”,又是一个象,坤三也是一个复象,如此等等。

复象与单象之间也没有严格界限,例如我们说乾卦的卦象是“龙”,这是一个单象,但如果把“乾”字当做象形字,理解为“上出”,为“曲屈上升”,那么这个“乾”字也是乾卦的卦象。又“元亨”是乾卦的一个重要性质,“利贞”也是乾卦的一个重要性质,那么从性质上看,“元亨”与“利贞”也是乾卦的卦象,这样一来,乾卦的卦象就不只是“龙”这一个单象,而是具有多个象的复象。

复象的意义在于说明事物本身是复杂的,对事物的观察与理解也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比如我们说“潜龙”是个单象,但这个“单象”中就有“潜”有“龙”,“龙”是说的本体,“潜”说的是这个“龙”的环境与状态。单独看“见龙在田”也是个“单象”,但这个“单象”中就有“龙”有“田”,还有“见”(现)。对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产生不同的象,好比对一个人的观察,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侧面或背面。事物本身有多重性质,这好比一盘菜肴,有形有色有味,还有营养方面的考虑,只从单一方面考虑是不行的,复象就是对一个事物的综合反映,对一个卦的综合反映就是卦的复象,对一个爻的综合反映就是爻的复象。

在复象当中,象与象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复杂的,大体说来,有并列关系,也有因果关系。例如乾二的“见龙在田”与“利见大人”,这两个象就是一种并列关系,“见龙在田”不是“利见大人”的原因,“利见大人”也不是“见龙在天”的结果。“见龙在田”只是说明“龙”所处的位置,“利见大人”则是因为这个位置处在“拐点”上,当然还有个条件就是六爻均衡。

复象中具有因果关系的情况比较少,也难于辨析,但又存在,比如乾卦讲“用九,见群龙无首”,如果把“用九”当做一个象,把“群龙无首”当做另一个象,那么这两个象就存在着因果关系,“用九”就是“见群龙无首”的原因,“见群龙无首”就是“用九”的结果,这里有其必然性。再如坤卦讲“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西南得朋”是一个象,“东北丧朋”是另一个象,这两个象之间就是一种因果关系,“西南得朋”可以说是因为“东北丧朋”,同样“东北丧朋”是因为“西南得朋”,由“得朋”、“丧朋”,我们知道了爻与爻之间产生了一种亲疏关系。

按照亲疏关系分类,六爻可分三类,一类是以甲为首的甲乙丙或壬癸甲,我们把它们就叫“甲帮”或“父系”,其中乙和癸是甲的“嫡系”;另一类是以己为首的己庚或戊己,我们把它们就叫“己帮”或“母系”,其中戊和庚是己的“嫡系”。第三类就是丁与辛,它们既不属于甲帮,也不属于己帮,但又属于甲帮,也属于己帮,我们把丁与辛就叫两帮当中的骑墙派、中间派。六十四卦的矛盾,许多就是在两个帮派当中进行,由于甲的一个取象是“龙”,己的一个取象是“虎”,所以我们也把它们的斗争叫做“龙虎斗”。

与单象做比较,复象也不是不反映卦、爻的本质特征,只是更全面、更完整地反映,特别是反映爻与爻之间的关系。

59、 乾坤卦中的主象与伴象

主象就是经文中第一次出现的象,乾卦是第一个卦,坤卦是第二个卦,因此乾坤卦中出现的象,绝大多数是主象。主象与伴象相对,因此独象不属于主象,例如“潜龙”是个独象,经文中只出现过一次,因此这个象虽然出现的早,但不属于主象。但“龙”这个象为乾初首出,后面还有,因此单就“龙”来说,乾初的“龙”就可以看做是主象。概括说来,乾卦的主象包括“乾”、“元”、“亨”、“利”、“贞”、“龙”、“田”、“大人”、“君子”、“终日”、“飞”、“天”。坤卦的主象包括“牝”、“马”、“攸往”、“先”、“迷”、“主”、“西”、“南”、“东”、“北”、“得”、“丧”、“朋”、“安”、“习”、“大”、“含章”、“或从王事”、“无成有终”、“黄”、“血”、“野”等。

伴象就是在主象出现以后,继续出现的相同或相似的象。例如“龙”这个象,就是在乾初出现以后,乾二、乾五、乾上、坤上又出现了“龙”这个形象,那么乾二、乾五、乾上、坤上出现的“龙”,就是乾初“龙”的伴象,伴象就是伴随着主象而出现的象。

乾卦二爻的“利见大人”是个主象,乾五的“利见大人”就是一个伴象;乾三的“君子”是个主象,坤卦辞的“君子”就是一个伴象;坤三的“含章”是一个主象,姤五的“含章”就是一个伴象。

对于主象,一定要区分它是卦象还是爻象?是天道象、地道象还是人道象?还要从象的结构上看它是单象还是复象?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主象的本质,简单说也就是看它形容的是什么。对于伴象,也有一个上面的区分问题,但主要还是看它同主象之间有哪些联系?有什么区别?伴象与主象之间一定有联系,这是一个规律,也一定有区别,如果伴象与主象完全相同,没有一点区别,那么也就不会出现伴象。探讨伴象与主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无疑是破解周易表达方式的一把钥匙。

60) “乾”的主象与伴象

周易六十四卦,乾排第一,乾字作为卦名,第一个出现,后面乾三辞有“君子终日乾乾”,所以卦名乾就是一个主象,后面的“乾乾”就是伴象。

作为卦名的乾是个卦象,其本义是“上出”,是“曲屈上升”,这是一条运动路线,反映了天道,因此也可以叫天道象。

作为爻辞的“乾乾”是爻象,当做伴象时,其意义是效法天行,勤勉不殆。效法天行,这与主象是一致的,不一致的地方就是天行是客观的,有人没人都一样,效法天行是指的人,因此是主观的,在乾卦中,主观上的效法天行就成了人道,所以“乾乾”就变成了人道象。

61) “龙”的主象与伴象

乾卦初爻辞讲“潜龙”,“潜龙”是个爻象,也是一个独象,但是单就“龙”来看,它又是一个主象,因为后面还有“龙”象出现,后面出现的“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龙战于野”就属于伴象。乾四讲“或跃在渊”,这里没有明确说“龙”,但也不难理解这里说的就是“龙”。由于乾卦中有多个爻都说到“龙”,因此我们说“龙”也是乾卦的一个卦象。

“乾”与“龙”同为乾卦的卦象,这两个象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讲联系就是它们都是形容乾卦的,所要表达的就是“上出”与“屈曲上升”,不同的就是“龙”要比“乾”更具体,更形象,虽然“龙”在人们的心目中也很难描绘,但从乾卦六爻所展现的“龙”在不同位置上的差别,还是可以看出“龙”是一种高度自由的动物,几乎不受地域限制,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所谓“时乘六龙以御天”,说的就是“龙”曲折上升的这个过程,是借用“龙”这个形象来表现天道的运行。

卦是整体,爻是这个整体的局部,作为局部的爻象,也就与作为整体的卦象有了不同,作为乾卦整体形象的“龙”,我们说是几乎不受地域限制,是可以无处不在,作为局部形象的“龙”,却是受到地域限制的“龙”,“潜龙”是受到水域的限制,“见龙在田”的“龙”是限定在“田”上,如此等等,它们又是很不自由的。这种受到地域限制的“龙”,表现的不是“龙”本身的差别,而是地域上的差异。如果不考虑地域上的差异,那么六龙就连接起来,变成了整体,有了先后,有了终始,有了活力,六龙的区别,也就不单是地域上的差异,而是过程中不同阶段上的差异。

乾卦的卦象是“龙”,乾卦的爻象也是“龙”,假如我们把它们统一起来并加以“浓缩”,那么它就是主象,也就是乾初的“潜龙”,其它的伴象都不过是这个主象的衍生物,没有这个“潜龙”,也就没有其它的“龙”,这个“潜龙”就是“首”,好比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用天干来表示就是“甲”,随着乾卦的终结,出现了“群龙无首”的局面,但这个主象没有消失,坤上讲“龙战于野”,这就表明“龙”依然存在,只不过此时此地,它陷入了孤独与失落的境地。

62、 “元”的主象与伴象

乾卦辞讲“元亨,利贞”,假如我们把“元”也当做一个象,那么这里的“元”就是一个主象。后面陆陆续续又出现了一些“元”字,这些“元”就是主象的伴象。

单讲“元”字,其意义就是开始、开端,作为主象的“元”就是秉承此义。乾初是乾卦的开端,乾卦又是六十四卦的开端,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

    作为伴象的“元”,在坤卦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卦辞中的“元亨”,另一次是坤五辞上的“元吉”。我们说伴象一定与主象有相同之处,也一定有不同之处,坤卦中的两个“元”字与主象在什么地方相同呢?原来也是说的开始、开端,在开始、开端这一点上是没有区别的,那么不同之处是什么呢?那就是开始的地点不一样,乾卦始于甲,甲是乾元。坤卦始于己,己是坤元,甲和己是对立的两个极端,《彖》辞讲“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讲“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这就是说,乾发展到极端就是己,己发展到极端就是甲。以此我们把甲叫做“天元”,把己叫做“地元”。坤五为癸,非甲非己,称其“元吉”是说“以此爻改元为吉”,正是这个爻变成了屯卦的初爻,于此我们知道了初爻也是“元”,初爻这个“元”我们就叫“人元”。

在乾卦中,天元与人元是一致的,在坤卦中,地元与人元是一致的,在其它卦中,三元基本上是分离的。探讨天元与地元重要的是看它们在哪个爻位,探讨人元重要的是看它是哪个地点,或者是过程的什么阶段。三元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是不一样的,甲是个总开端,己是过程当中一个特定的阶段,人元是人道上的开端,人道是观察与叙述的一个顺序,也是一条正当行为的法则。必须看到三元性质上的不同,但也不能由此得出“二元论”或“三元论”的结论。

假如我们把“元”当做单象,那么由元字与其它字的结合就成了复象,例如“元”字与“亨”字结合就成了“元亨”,“元亨”作为复象就不只是说明它是开端,还说明它是通达的,这比单讲开端的意义就更广泛。经文中与“元”字结合构成的复象有“元亨,利贞”、“元亨”、“元吉”、“元永贞”、“元夫”。

假如我们把“元亨,利贞”作为一个主象,那么可知后面的伴象还有屯、随、临、无妄、革,这五个卦的共性就是都为奇数卦,如屯排第三,随排第七,临排第十九,无妄排第二十五,革排第四十九。假如我们把坤卦辞的“元亨”作为一个主象,那么可知后面的伴象还有大有、蛊、升,这几个卦的共性就是都为偶数卦,如大有排第十四,蛊排第十八,升排第四十六。由此我们把周易卦序中排在奇数的叫“原筮卦”,把排在偶数的叫“复筮卦”,并认定“原筮卦”既利于通达,又利于稳固,复筮卦利于通达,但缺少稳固。

    假如我们把坤五的“元吉”作为一个主象,那么可知后面还有十一个伴象,其中初爻有二,为复、益;二爻有一,为离;四爻有二,为大畜、涣;五爻有四,为讼、泰、损、益;上爻有二,为履、井。元吉的一般意义是说这个元的状态,说明这个元是吉祥的。但是这个元究竟是三元中的哪一个,这就需要具体分析。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这个爻本身是元,元吉的意思是提示说:“这个爻是元并且吉祥”。例如讼五为己,己是地元,“讼元吉”的意思就是讼卦的地元是吉祥的,在断句上应当是“讼元,吉”。余如大畜四、离二、益五、涣四,皆类此。

其二,这个爻本身既不是天元,也不是地元,那么元吉的意思就是“以此爻改元为吉”。这种情况除了坤五以外,还有复卦初爻。

其三,这个爻本身不是元,也不担当下卦之元,但此爻于元有益。或者因元吉而受益。例如泰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是说五爻应当象帝乙先生那样,通过嫁妹联姻,巩固权位,保佑元的吉祥。余如损辞、鼎辞、损五、益初等,大致是因为天元或地元吉祥而无咎,可以“利用为大作”。

其四、这个爻注定为下卦之元,但前提是其它爻序有变。例如履上和井上。一般的规律是:上卦变成下卦,爻序正好倒过来。但履卦上爻变成泰卦初爻、井卦上爻变成革卦初爻的时候,中间的四个爻位发生了旋转,所以履卦上爻的爻辞说“其旋元吉”,井卦上爻说“有孚元吉”。

假如我们把比卦辞的“元永贞”作为一个主象,那么萃卦五爻的“元永贞”就是一个伴象。所谓“元永贞”,就是指初爻只变方而不变位。例如乙变癸,丙变壬等。比卦辞言“原筮”是指师卦,师比两卦的人元是同位不同方,当然因为运行方向不同,所以中间的爻序也发生了变化。萃五言“元永贞”也是因为初爻只变方而不变位。为什么比卦言“原筮”而萃卦不言“原筮”呢?这是因为比卦卦序为第八,是个复筮卦,而萃卦卦序为第四十五,本身是个原筮卦,所以不再讲原筮。

“元夫”一辞,仅见于睽卦,这是一个独象。睽四言“睽孤,遇元夫”。元夫指四爻,四为睽之地元己,为阳爻,故以元夫为喻,此外也有于此爻改元之意。

63) “亨”的主象与伴象

乾卦辞讲“元亨,利贞”,假如我们单把这里的“亨”字当做一个主象,那么后面陆陆续续出现的一些“亨”字,就是这个主象的伴象。

乾卦辞的“元亨”就是讲乾卦的开端是通达的。单讲“亨”字就是通达,通达是“亨”字的本义,与此义相反的字就是“窒”。

六十四卦中,卦辞中有“亨”字的卦除了乾坤以外,还有蒙、小畜、履、泰、同人、谦、噬嗑、賁、复、大过、离、咸、恒、遯、萃、困、鼎、震、丰、兑、涣、节、小过、既濟、未濟,共计二十七个卦。爻辞中有“亨”字的卦有否卦初爻谓“贞吉,亨”;二爻谓“大人否,亨”;大畜上爻谓“何天之衢,亨”,节卦四爻讲“安節,亨。”共计四处。一般说来,我们把卦辞中有“亨”字的卦就叫“亨通卦”,意思就是这个卦是通达的,把没有“亨”字的卦就叫“窒卦”,意思就是这个卦的运行有障碍。判断亨通卦还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天心”,在天干顺序中,丁与辛就是“天心”,在原筮卦中,甲乙丙的运动能够通过丁,在复筮卦中,己庚的运动能够通过辛,这样的卦就是亨通卦,否则就是“窒卦”。这种情况好比地球与月球,两个星球都有引力,在两个星球之间一定有一个平衡点,从地球向月球发射飞船,必须通过这个平衡点,通得过就是“亨”,通不过就是“窒”,遇到“窒”的情况,飞船就只能返回地球。

爻辞中有“亨”字的爻叫“亨通爻”,意思就是这个爻是通达的。需要说明的是,所谓“亨通卦”,也不一定是所有的爻都通达,所谓“窒卦”也不是所谓的爻都僵窒,这里就是有一个主导的问题,通达为主,就是“亨通卦”,僵窒为主,就是“窒卦”。还有一个怎么看的问题,例如否卦从人道上就是一个“窒卦”,“否”字就是闭塞的意思,但从天道与地道上看,否卦是六十四卦中最通达的一个卦。“亨通爻”也不只是四个,绝大多数爻都是通达的,特意指出这四个爻通达,是因为它们容易被理解为不通。

假如我们把“亨”当做单象,那么由“亨”字与其它字的结合就成了复象,例如“亨”字与“元”字结合就成了“元亨”。与“亨”字结合的复象除了“元亨”以外,还有“用亨”、“光亨”、“心亨”、“亨利贞”、“利贞亨”、“小亨”等。

“元亨”前已有述,意思就是开端是通达的,只是开端有天元、地元与人元的区分,因此当遇到“元亨”这个象时,首先要看是哪个“元”,还要看是在哪条道上的通达,例如乾卦的“元亨”就既是天元,也是人元,通达则既是天道上的通达,也是人道上的通达;坤卦的“元亨”则是地元,通达既是天道上的通达,也是人道上的通达;屯卦的“元亨”却是人元,通达则既是天道上的通达,也是地道上的通达。如此等等。

“用亨”一象,经文中出现三次,一是大有卦三爻讲“公用亨于天子”,二是随卦上爻讲“王用亨于西山”,三是升卦四爻讲“王用亨于岐山”。这三个“用亨”是意思就是用以表示通达,在这里“用亨”就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通达。

“光亨”是一个独象,经文中只出现了一次,这就是需卦卦辞,“光亨”的意思就是只有“光”是通达的,阳爻如果是与阴爻在时间上有直接联系,那么这种通达便可以叫做“光亨”,好比光照,这是阳爻对阴爻的一种影响。

“心亨”也是一个独象,坎卦辞讲“維心亨”,意思就是只有“心”可以通达。坎卦初爻是个“入于坎窞”的爻,但依据天道与地道可以与四爻沟通,在卦体上,四爻是“人心”,这种阴爻之间的并且与四爻的沟通,就叫“心亨”,“心亨”与“光亨”比较,就是其隐秘性。

“利貞亨”还是一个独象,见于离卦辞,离卦是一个整体失衡卦,由于初三之间是个“天地相悖”,因此也可以看做是“动态平衡”,卦体还是比较稳定的,“利贞亨”就是在稳定的基础上求取通达。

“亨利貞”是一个重象,经文中出现了两次,一是咸卦辞,二是兑卦辞。咸卦是一个局部失衡卦,由于初四之间是个“天地相悖”,所以咸卦也是一个动态平衡卦,在这个动态平衡卦中,初爻的支撑能力要比离卦小,所以“亨利贞”的意思就是在通达的基础上求取稳定。同样,兑卦也是个动态平衡卦,也有一个在通达的基础上求取稳定的问题。

“小亨”也是个重象,一是旅卦辞,二是巽卦辞。旅卦是个整体失衡卦,初爻的支撑能力有限,难以决定走向,初爻辞讲“旅瑣瑣,斯其所取災”,即虽通达但不畅快。巽卦是个局部失衡卦,初爻的支撑能力也很有限,处在进退之间,所谓“小亨”就是小有通达,或者说是虽能通达但也不畅快。

从“亨”的主象与伴象可知,“亨”的意思就是通达,但考察通达首先要看主体,也就是什么通达,是“公”还是“王”?是“光”还是“心”?是朝着什么方向?还要看是“小”还是“大”?通达在量上也是有所不同的。

64) “利”的主象与伴象

乾卦辞讲“利贞”,这个“利”字在经文中是首次出现,假如我们把这个“利”字作为主象,那么后面陆续出现的“利”字就是这个主象的伴象。

“利”的意思,按照《文言》的说法是“利者,义之和也”,后世一般解释为“利于”或“适宜”,它所反映或表现的是事物间的关系,一个事物与它的环境,包括这样两种情形,如果是这个事物对环境有所助益,那么这个“利”字就是“利于”;如果是环境对这个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有所助益,那么这个“利”字就是“适宜”。

作为关系的利字,还有一个先后的问题。我们知道,从发展与变化的角度看,卦爻是有先后差别的,或者说是有时间性质的。如果先爻的行止对后爻的生存与发展有利,那么这个利字对先爻来讲就是“利于”,对后爻来讲就成了“适宜”或“利益”。

假如我们把“利”当做单象,那么由“利”字与其它字的结合就成了复象,例如“利”字与“贞”字结合就成了“利贞”。与“利”字结合的复象除了“利贞”以外,还有“利永贞”、“利见”、“利用”、“无不利”、“无攸利”等。

“利贞”就是适宜稳固,稳固有卦体的稳固,也有爻的稳固。卦体的稳固主要体现在卦辞上,如乾卦卦辞的“利贞”就是讲乾卦的卦体适宜稳固。损卦二爻讲“利贞”就是这个爻适宜稳固。依据主体的不同,“利贞”还有一个“利”什么“贞”的问题,如坤卦辞讲“利牝马之贞”;屯初辞讲“利居贞”;否卦辞讲“不利君子贞”;同人初讲“利君子贞”;观二辞讲“利女贞”;姤讲“不利宾”;巽初辞讲“利武人之贞”等等。依据稳固的程度与状态,还有“利艰贞”、“小利贞”等。这些“利”字,都可以解释为适宜。

“利永贞”就是适宜长时间保持稳固,如坤卦“用六,利永贞”,艮初讲“利永贞”,这些“利”字,也是说的适宜。

“利见”就是说适宜出现,如乾二、五讲“利见大人”就是适宜出现大人。

“利用”是讲同一个事物的两种不同性质,如果把一个爻也当作一个过程的话,那么这个爻还可以分为“生成”与“消亡”两个阶段。对于这个爻来讲,其生成阶段就是“利”,其消亡阶段就是“用”。“利”字表达的是事物的生成过程,而“用”表达的是事物的消亡过程。蜡烛燃烧了,方有照明之用;炮弹爆炸了,方有杀伤敌人之用,一个事物唯有自身消亡,才能显示出它的作用。老子有句话,叫做“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利见大人”是说客观环境有利于出现大人,并不一定真的出现,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叫“有之”。而“用见大人”则是说大人已经出现,现在是发挥他的作用,一旦作用发挥完,有就变成了无,这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所以叫“无之”,对利和用的区别,不可不察。

“利”和“用”虽然是同一个事物的两种不同性质,但二者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一个事物而言,没有生成,就谈不上它的用处;同时,世上也没有绝对无用的事物,正如没有永存的事物一样。一个事物不是对这个东西有用,就是对那个东西有用。不是有大用,就是有小用。“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话是可以当作真理来看待的。利和用这两种性质的结合,体现在卦爻辞中就是“利用”。如蒙初“利用刑人”;需初“利用恒”;谦五“利用侵伐”;谦上“利用行师”等等。这个“利用”的意义,不同于单说利,也不同于单说用,是比利于或适宜更具有直接的、现实的性质,它表达的是利用某种事物,或被某种事物所利用。例如“利用刑人”就是被用来对人施以刑罚;“利用行师”则是利用部队进行战争。

“无不利”是说没有什么不适宜,“无攸利”是讲没有什么利益可得。

从“利”的主象与伴象可知,“利”就是适宜或利于。适宜是利己,利于是利它,前者可以叫“仁”,后者可以叫“义”。至于到底是适宜还是利于,要具体分析。当然有时候两者也没有差别,比如说“利君子贞”,可以解释为适宜君子保持稳固,也可以解释为利于君子保持稳固。

65) “贞”的主象与伴象

乾卦辞讲“元亨,利贞”,这个“贞”字在经文中是首次出现,假如我们把这个“贞”字作为主象,那么后面陆续出现的“贞”字就是这个主象的伴象。

    在传统易学中,元、亨、利、贞,被称为乾卦“四德”。如果说对元、亨、利三字的理解颇多歧意的话,那么对贞字的理解更是聚讼纷纭。对贞字较早的解释也是《文言》,所谓“贞者,事之干也”,又曰“贞固,足以干事”。唐孔颖达疏“贞,正也”。这种解释,强调的是事物的自身、主体或常驻状态。当然也有把贞解释为“卜问”的,比如《说文》:“贞,卜问也。从卜,用以为贽”。近人尚秉和认为:“贞吝,贞凶,不利君子贞”等,“皆宜诂作卜问”,如“贞吉”者,则是“卜问则吉也”(见尚秉和《周易尚氏学》)。高亨先生也认为:“用龟以卜而问事,既谓之贞,则用蓍以筮而问事,自可谓之贞,故周易贞可训为筮问,以常用之词释之,即占问也”(高亨:《周易古经今注》)。解贞为卜问,不仅是对贞字意义的严重曲解,而且也是把周易这部书定性为“占卜的书”的一个所谓有力的“证据”,所以这里我们不得不做一番辨析。

    考贞字从“卜”从“贝”。据《说文解字》:“卜,灼剥龟也,象炙龟之形。一曰象龟兆之纵横也”。贝字在甲骨文中写成象蚌壳张开的样子。按卜字之竖画,有如垂直一物体,好比竿子或绳索之类,而旁边的一点,象竿子的影子,因此,卜字最初的意义,应当是测度日影的用具或方法,这里需要的是先确定垂直;而确定垂直,又需要先确定一个水平东西做参照物,这个参照物,不论是土台(圭),是龟甲,还是贝壳,总之是取其平正稳定之义。这种测度垂直和水平的工具或方法,即便在今天也不罕见,如悬锤、竖竿等。卜字与贝字的结合,描述的是事物的一种稳固状态,或者说是事物保持自身性质不变的一种状态。如果说是“卜问”,那么也是问的这种状态,问这个事物适宜不适宜存在(可贞或不可贞)?存在好还是不存在好(贞吉或贞凶)?适宜长时间存在还是短时间的存在(利永贞或不可疾贞)?是相当稳定还是比较稳定(大贞或小贞)?如此等等,这与算命毫无瓜葛。当然这里也不是否认在历史上或现实中存在着占卜算命现象,只是说易经本不是占卜算命的书。另外,占卜可以理解为算命,也可以理解为测度,二者的基础是不一样的,测度是建立在对卦体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状态的精确计算上,这里来不得一点随心所欲,只能是个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而算命则完全脱离卦体(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易学家们都不知道卦体是一个球体,更不用说那些算命先生们了),脱离易道(虽然人们知道易有三道,却不知道这三道并不总是完全一至的),仅仅根据一些与易经没有关系的猜测或杜撰出来的“程式”,根据一些毫无内在联系的现象,就胡诌什么“科学预测”,岂非是天大的笑话?

那么到底贞字该如何理解呢?应当说《文言》的解释还是比较正确的。贞字的本义,就是稳定、稳固、静止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静态。我们知道,卦爻有两种基本的状态,一个是动态,一个是静态。静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动态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动静相因,静态是一种特殊状态,但没有静态,也就不会有动态,因为动态寓于静态当中。也可以说没有静态,就等于没有卦爻,当然也就谈不上卦爻的运动、发展和变化。

假如我们把“贞”当做单象,那么其它许多与“贞”字组合起来的象,就成了“贞”的复象,例如“利贞”、“可贞”、“利牝马之贞”、“利君子贞”、“幽人之贞”、“武人之贞”、“居贞”、“贞吉”、“贞凶”、“贞厉”、“永贞”、“艰贞”、“贞疾”、“蔑贞”、“贞吝”、“疾贞”、“女贞”、“不息之贞”、“安贞”、“大贞”、“小贞”等等。这些与“贞”字组合起来的象,有的是讲适宜保持稳固,可以保持稳固;有的是讲保持稳固的主体;有的是讲保持稳固的情况及后果;有的则从保持稳固程度上做了界定。

乾卦辞的“利贞”是说适宜保持稳固,坤三辞的“可贞”是说可以保持稳固,这些就是讲适宜或可以保持稳固。

保持稳固要看主体,例如坤卦是适宜“牝马”保持稳固;屯初是讲爻位适宜保持稳固;履二的“幽人贞吉”是讲把“人”幽禁起来吉祥;否卦辞讲“不利君子贞”是讲这个卦不适宜君子保持稳固;观二讲“利女贞”是讲适宜女子保持稳固;巽初讲“利武人之贞”是说适宜刚武之人保持稳固。这些“贞”字都是针对特定的对象。

保持稳固的情况不尽一样,后果也有不同。例如需卦辞讲“贞吉”,讼三辞讲“贞厉”,师五辞讲“贞凶”,豫五辞讲“贞疾”等等,这些都是说的保持稳固的后果。在对等保持稳固的态度上,则有“永贞”、“安贞”、“蔑贞”、“疾贞”、“不息之贞”等。坤卦“用六,利永贞”是说的地数在岗,适宜长时间保持稳固;坤卦辞讲“安贞吉”是说以安静的态度保持稳固吉祥;剥卦初爻与二爻的“蔑贞凶”是说轻蔑稳固就凶险;明夷三的“不可疾贞”是说不能迅速停止下来;升卦上爻的“利于不息之贞”是说数不能窒息,爻位宜保持稳固。

屯卦五爻讲“小贞吉,大贞凶”,这就是说保持稳固有一个度量上的限制,在一定限度内吉祥,超过了限度就凶险。

从“贞”的主象与伴象可知,“贞”就是稳固、静止的意思,是卦或爻保持自身性质不变的一种状态。

    66、“用”的主象与伴象

乾初讲“潜龙,勿用”,一般说来,“潜龙”为象,“勿用”为断。假定我们把“用”字单独当做象,那么这个象就是一个主象。

“用”字在今天人们并不陌生,它就是使用、利用等等的意思。“用”字除了单独使用以外,还与其它一些字结合,形成了许多伴象,如“勿用”、“利用”、“王用”、“公用”、“籍用”、“系用”、“维用”、“可用”、“巩用”、“震用”等等。

这些伴象,总的说是手段与目的,具体说有的是讲主体,有的是讲方式,有的则是讲条件,此外还有一个主动与被动的问题。

“勿用”就是不要使用。“使用”可以理解为颠倒、拆解、破坏等等,是对某个事物的否定,“勿用”就是不要颠倒、拆解、破坏,不要释放其物质或能量,保持原来的状态。当然这样也就体现不了它的价值,或者是不转化为价值。

“王用”、“公用”等等讲的是主体,是由谁来使用。比五讲“王用三驱”;大有三讲“公用亨于天子”;随上讲“王用亨于西上”;升四讲“王用亨于岐山”等等,都是说由谁来使用或运用。在探讨这类取象时,重要的是要弄清楚运用的主体,主体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例如大壮三讲“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使用或运用,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籍用”、“系用”、“维用”、“可用”、“巩用”、“震用”等等讲的是“用”的方式、条件或目的,如“藉用白茅”是说衬垫;“系用徽纆”是说绳索;“维用伐邑”是说只有这样;“巩用黄牛之革”是说为了巩固;“震用伐鬼方”则是说震慑。在探讨这类取象时,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使用的是什么方式,目的是什么?

“用”有主动与被动的区分,一般说来,单讲“利”字是一种主动行为,单讲“用”字则是被动行为。例如“利涉大川”是说利于涉渡大川,这里体现的是主动性,“用涉大川”则体现的是被动性。如果是“利用”,这里可能是主动,也可能是被动。如“利用侵伐”、“利用行师”等,这里是主动行为,“利用刑人”则是被动的对其它人施以刑罚。

从“用”的主象与伴象可知,“用”与“利”一样,都是讲的价值,不同的是,“利”主要说的是现实性与条件性,“用”说的是可能性与实践性。

67) “田”的主象与伴象

乾二讲“见龙在田”,一般说来,“见龙在田”是一个爻象,表示“龙”出现在田上。“田”字在经文中第一次出现,如果把“田”单独当作一个象,那么这就是一个主象,后面陆续出现的“田”字就是伴象。

“田”字在今天也不陌生,人们常说的“田地”、“田亩”、“田野”等等,问题是在周易中,“田”这个象是依据什么取的,这就需要把主象与伴象结合起来进行考察。

“田”的伴象有师五讲“田有禽”;恒四讲“田无禽”;解二讲“田獲三狐”;巽四讲“田获三品”。

师卦是一阳五阴之卦,唯一的一个阳爻就是二爻,师五讲“田有禽”,对于人来说,“禽”为异类,师五断然不会把自己当做异类,因此这个“禽”就是指的二爻。

恒卦是个失衡卦,初、五、上为阴,二、三、四为阳。按照人道是四来自三,这样在四爻周边就还有三个爻,即初、五、上,可见阳爻表示“禽”,阴爻就表示“无禽”。

解卦二、四为阳,初、三、上、五为阴。按照人道解二来自初,这台在二爻周边的三、上、五这三个阴爻就用“狐”来表示,这就是“天获三狐”。

巽卦四爻为阴,按照人道四来自三,这样在四爻周边的初、五、上这三个爻就用“品”来表示,初、五、上这三个爻在卦体上分别处在低、中、高三个层次,所以是“田获三品”。

从“田”的主象与伴象可知,这是一个与爻位有关的取象,无论阴阳,只要是二或四,都可以取象为“田”,初三上五这四个爻构成一个“圆圈”,二与四处在这个“圆圈”的中心,只不过在卦体上一个是可见,一个是不可见。至于其它卦的二爻与四爻取象是不是“田”,这还要看环境,不是说凡是二与四都是“田”,但“田”这个象一定是二或四。传统易学有的以为初二为地,三四为人,五上为天,如果是这样,那么对恒卦四爻的“田无禽”和巽卦四爻的“田获三品”就无法解释。

68) “天”的主象与伴象

乾五讲“飞龙在天”,假如我们把“天”单独抽取出来,那么这就是一个主象,与“天”有关联的伴象有“自天佑之”、“何天之衢”、“初登于天”、“其人天且劓”、“有陨自天”、“翰音登于天”。

乾卦二三四五爻同处在中层,本无所谓谁高谁低,初爻的象是“渊”,上爻的象才是“天”,“天渊之别”就是高低的差别。那么为什么同处在中层的乾二取象为“田”,五爻却取象为“天”呢?我们说这是一个“天地本无界”,所谓“地平线”也就是“天平线”,“海平面”也就是“天平面”,另一方面,“天”与“地”还是有差别的,就高低而言,天高地低这也是事实。

大有上爻讲“自天佑之”,这是明明白白地说上爻为“天”。大畜上爻讲“何天之衢”,大畜卦是个整体失衡卦,大畜卦的天道是辛甲壬己庚癸,上爻癸至二爻甲不仅合乎天道,也合乎地道,因此是“何天之衢”。明夷上讲“初登于天”,这也是明明白白地说上爻为“天”。睽卦三爻讲“其人天且劓”,睽卦是个平衡卦,睽卦的天道是辛甲壬己庚癸,在卦体平衡的条件下,身为阴爻的三爻受到上爻的压制,这就是“其人天且劓”。姤卦五爻讲“有陨自天”,姤卦是个平衡卦,姤卦的天道是辛庚甲壬己癸,随着五爻定位数的变化,三与五就会失衡,上爻癸至三爻甲就成了“天地合一”,这里的“天”还是说的上爻。中孚卦上爻讲“翰音登于天”,这也明示上爻为“天”。

从“天”的主象与伴象可知,在特殊情况下,存在着“天地本无界”的情况,在一般情况下,上爻的取象就是“天”,不是三爻卦的“乾为天”。

69) “利见大人”的主象与伴象

乾卦二爻讲“利见大人”,这是一个主象,因为后面这个象陆续还有出现。“利见大人”的辞义不难理解,那就是适宜出现强大的人物。问题是为什么乾二就适宜出现强大的人物,这就必须联系卦体与易道。

首先,乾卦六爻均衡,无所谓谁强谁弱,这从爻画上就可以看出来。那么为什么乾二适宜出现强大的人物呢?原来不论是从天道还是人道的角度看,二爻都处在转折点上,转折时期容易积聚物质与能量,这是一个规律,同样乾卦五爻也是处在天道与人道的转折点上,所以也是“利见大人”。乾卦二、五的“利见大人”是一个预断,正是这两个爻到了屯卦,一个变成了屯初,一个变成了屯五。

一般说来,阴与阳比较,是阳大阴小,如果是阴变阳,那就是变成“大人”。但是阳爻与阳爻不见得等量,阴爻与阴爻也不见得等量,如果是量小的阳爻变成了量更大的阳爻,这也可以叫“大人”。经文中后面出现的“利见大人”,条件不一定与乾卦二、五相同,但共性的地方就是出现了量更大的阳爻。

“利见大人”的伴象除了乾五以外,还有讼卦、蹇卦、蹇上、萃卦、巽卦。

讼卦是个局部失衡卦,讼卦的天道是辛庚甲壬己癸,讼卦有四个阳爻,单从阴阳比较,也可以说是有四个“大人”,但这四个“大人”的地位是不一样的,上爻是“大君”,是执政者,又处在天道的转折点上,在二与四陷入僵窒的情况下,上爻一举褫夺了其它三个阳爻,变成了一个纯阳爻,也就是师卦二爻,所以这也是一个“利见大人”,这可以说是强中更有强中手,讼卦中“大人”的出现,固然同上爻处在天道的转折点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卦体陷入僵窒,没有“大人”的出现是无法解决的,因此僵窒也是“大人”出现的一个原因。

蹇卦是个平衡卦,蹇卦的天道是己丙乙戊丁甲,卦体中有两个“天人相悖”,所以这是一个更严重的僵窒卦,卦辞与上爻辞都讲“利见大人”,但没有具体指出是哪个爻可能变得更强大。原来蹇卦中的“利见大人”是说会有一个阴爻变阳,这就是蹇初,蹇初为阴,到了损卦变成了二爻,损二是个阳爻,不难看出,蹇上的“利见大人”不是说自己要成为“大人”,而是为“大人”的出现创造条件,这是不同于乾卦二、五,也不同于讼卦的地方。

    萃卦是个整体失衡卦,萃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四爻与五爻都有进入初位的趋势,比较四五,我们可以看出四有更大的优势,这就是如果四爻至初,那么不仅合乎地道,也合乎天道,但如果四爻取代初爻,就会使初爻失去执政地位。五爻至初虽不合时宜,但也不可能至上,这就是“有孚不终”,为了平衡五爻的力量,最好的办法就是使三爻变阳,三爻为阴,又不在转折点上,只是为了卦体的稳定,需要“利见大人”。

    巽卦是个局部失衡卦,巽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二爻有迫初之势,但由二至初正与人道犯顶。三与五平衡,三占天时,五占地利,三与五较量的结局,是三爻由阳变阴,这意味着这个爻的实力已经丧失,随着这个爻的变弱,五爻的强势也就凸显出来,“地利”终于战胜了“天时”。巽卦辞的“利见大人”,不是某个爻由弱变强,只因为在较量中有的爻失势,从而使得与之相对称的爻的优势凸显出来。这种情况,用三十六计的话说,也可以叫做“釜底抽薪”,所以这种情况也是“利见大人”。

与“利见大人”有关联的是“用见大人”,这就是升卦辞。“利见大人”与“用见大人”有没有区别?为什么有的地方为“利见大人”,有的地方为“用见大人”?传统易学很少有人探究这个问题,多数人是不加区别的,实际上,“利见”与“用见”是有区别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利”只是“适宜”,只是说具备这样的客观条件,但还不是现实,而“用”则是已经成为现实,现在正发挥作用。升卦也是个整体失衡卦,升卦的天道是癸甲庚己壬辛,其中甲和庚是阳爻,如果是庚依据天道经上爻给五爻输送天数,就会使五爻变成阳爻,三爻庚的这种行动,就可以看做是“大人”发挥作用,这就是“用见大人”。如果把“利”看作是一个事物建立自身的过程的话,那么“用”就是这个事物消亡的过程。当然这两个过程是有联系的,没有“利”就不会有“用”,但“利”讲的是可能性、主动性,而“用”讲的是现实性或被动性,把可能与现实、主动与被动混同起来是不对的。我们说“利见大人”就是客观条件(包括需要)具备出现强有力的人物,是时势造英雄;“用见大人”则是强而有力的人物已经出现,现在正发挥作用,是英雄造时势,所以对这二者的区别不可不察。

从“利见大人”的主象与伴象可知,“利见大人”的共性就是适宜出现强有力的人物,至于出现的原因与条件,每个卦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70、 “君子”的主象与伴象

乾卦三爻辞讲“君子终日乾乾”,这是“君子”一辞的首次出现,因此是个主象,后面出现的“君子”则是这个主象的伴象。

为什么乾三要取象“君子”呢?原来乾卦的天道与人道是一条道,由三至四是人道,由丙至丁是天道,虽然乾三至四既合天道,也合人道,但这并不等于爻在运行当中就没有“脱轨”的危险,乾初至二,初位等于空缺,这个空缺出来的位置,三四五爻都有可能来填补,乾三就面临着一个返回初位的问题,这就是乾三“夕惕若厲”的原因。如果是乾三依照天道与人道至四,那么这样的人就是“君子”。

    “君子”一辞的第二次出现是在坤卦,坤卦是乾卦的颠倒,坤卦的天道与人道也是一条道,只是方向正与乾卦相反,但如果是按照天道与人道运行,最后也会回到天元甲,这就是“先迷后得主”,可见坤卦按照人道运行,也是“君子”。

    “君子”一辞的第三次出现是屯卦,屯卦的天道与人道发生了错乱,并且出现了失衡,屯卦的天道如果是按照人道顺序排列就是乙己丙甲戊丁,三爻受五爻的影响,有一种向上的趋势,这就是地道,三爻丙的天道运行方向是上爻丁,可见由三直接至上是既合天道,也合地道,所谓“即鹿无虞”说的就是这个选择,但这个选择容易造成卦体倾覆。三爻的另一个选择是坚持人道至四,这就是“君子幾不如舍”。

以上三例说明,判断一个爻的行动是不是“君子之行”,就看是不是坚持人道。

    我们还可以举一个上爻的例子,小畜上讲“君子征凶”,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畜卦是个局部失衡卦,小畜卦的天道是戊乙甲丁己丙,上爻怎样运行才是“君子”呢?原来就是“反身”至五,上爻丙“反身”变成壬,这个“反身”需要六个时间单位,由上爻壬再至五爻己,还需要七个时间单位,再加上三五互衡,没有地道的力量可借,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君子”,是正义战争,那么这样的征伐也凶险。

    “君子”这个象在经文共出现二十次,兹摘录如下:

1、 乾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2、 坤卦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

3、 屯三: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4、 小畜上:月幾望,君子征兇。

5、 否卦辞: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

6、 同人卦辞: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7、 谦卦辞:亨,君子有終。

8、 谦初: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9、 谦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10、 观初: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11、 观五:觀我生,28、 君子無咎。

12、 观上:觀其生,君子無咎。

13、 剥上: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14、 遯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15、 大壮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

16、 明夷初:君子于行,三日不食。

17、 解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18、 夬三:君子夬夬。

19、 革上:君子豹變,小人革面。

20、 未濟五:君子之光。

    在二十处“君子”中,有十八处谈到“君子”的地方,都是讲爻的运行遵循了人道,因此我们说人道,一般来说也就是“君子之道”。或者说人道是判别“君子”抑或“小人”的一个标准。

    我们说人道一般说来也就是“君子之道”,这是因为并非所有的“君子”都是遵循人道。比如说谦初,谦卦是一个严重的局部失衡卦,谦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由于三爻至初既合天道,也合地道,因此谦卦还是一个动态失衡卦,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求初爻固守初位或者向二爻进发是不可能的,只有向五爻方向运动才既合天道,也合地道。爻辞讲“謙謙君子,用涉大川”说的就是由初至五。由初至五不合人道,为什么还要说它是“謙謙君子”呢?原来这里一是谦初身不由主,这是一种被动的行为,是不得已而为之,二是这样也有利于建立新的稳定的卦体,所以谦初的行为,也不失为“君子”。

    再比如解五,解卦是个平衡卦,解卦的天道是甲辛庚癸壬己,卦体平衡本不易运动,再加上由二至三和由四至五都是正与天道犯顶,所以解卦实际上是一个陷入僵局的卦,要打破这个僵局,只有四爻至初替代初爻,这可以认为是一次“政变”,在这场“政变”中,五爻壬的行动只有服从四爻癸,对五爻来说实际上这是在人道上的一个倒退,但是这个倒退是为了整体从僵局中解脱出来,所以五爻的行动也不失为“君子”,这就是“君子维有解”,尽管如此,它还是把四爻取代初爻的行动视作“小人”,这就是“有孚于小人”。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人道是判别“君子”抑或“小人”的一个标准,但还不是最高标准,最高标准应当是卦体的稳定与通达,凡是有利于卦体的稳定与通达的行为,才是“君子”的行为,不利于卦体的稳定与通达的行为,就是“小人”的行为。

    “君子”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广泛见于先秦典籍,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更是把“君子”作为人格理想,当做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判别是非的标准,这种观念是与周易不符的,周易以坚持不坚持人道作为判别“君子”的一般标准,这是因为初爻是人元,人元的地位需要稳固,人元的政令需要人们执行,人道的规定,就是为了维护人元的地位,保障政令的通达,所以忠于人元,是“君子”的首义或本质。但是,人元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从六十四卦来看也可以说是有多个。六十四卦按照原筮与复筮分可分两类,原筮卦的人元是“大君”,是执政者,复筮卦的人元是被统治者的首脑,两个人元地位不一样,利益也并非都是一致。忠于“大君”的是“君子”,忠于被统治者首脑的也是“君子”。正如乾是原筮卦,初爻甲是“大君”,乾三忠于甲,是为“君子”,坤是复筮卦,初爻为己,其它爻忠于己也是“君子”。原筮卦中的“君子”到了复筮卦可能就是“小人”或“寇”,复筮卦中的“君子”到了原筮卦可能就是“小人”或“寇”,这样一来,也就没有什么统一的判别“君子”的标准。这就好比孔子视柳下跖为“盗跖”,柳下跖则视孔子为“盗丘”。说柳下跖为“盗”有理由,说孔子为“盗”同样也有理由。把只忠于一个人元的“君子”当做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标准,不过就是欺世而已。

那么到底还有没有一个判别“君子”的客观标准呢?我们说还是有的,就周易而言,那就是维护卦体的稳定与通达,也就是既“贞”且“亨”,用社会做比拟也就是为了大多数人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谦初不走人道,那是为了求得卦体的稳定;解五在人道上倒退,那是为了求得诸爻的通达。拘泥于人道,在许多情况下根本行不通,但是,为大多数人谋利还是为少数人谋利,这是可以考察的,这也才是判别“君子”抑或“小人”的客观标准、最高标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75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00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244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99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10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07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346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33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546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849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19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02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31评论 3 31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3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60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71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98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