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的不是农村的落后,而是美丽期盼

       年后,网上流行晒春节前后对比照。成千上万因为回家过年,从繁华热闹的都市,到简陋冷清的乡村,从平日的时尚穿着,变为回乡后的老土打扮,网友纷纷笑侃萌妹秒变村姑,帅哥变身大爷。

       照片展现了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差异,而晒照片的背后,体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自信,坦然面对农村的“根”,隐含表达了对农村落后现状的关注,以及改变农村面貌的期盼。

       春节期间,我也回了趟乡下看望父母。幸运的是,我不需要长途跋涉。我和父母同在在苏南的某个城市,只相距几十公里。说实话,乡村面貌在过去十年改变很大——修了水泥马路,多了健身设施,成片的土地种上了经济作物,一半左右的家庭有了汽车,等等。但是,跟城市相比,城乡差异还是非常巨大。乡下住的房子还是一二十年前盖的两层楼房,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似乎改变的唯一途径,就是等待拆迁,然后集中住进安置房里。不过,城市化扩张越往后面,难度越大,速度越慢。现在城市的大拆大建,使得城市里的建筑文化传承几乎没有希望了,仅剩的一点“种子”就在乡村。那么,乡村面貌改变是否就只有城市化一种途径呢?在提升乡村百姓生活品质的同时,是否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好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呢?有没有可能找到一条乡村建设的新路呢?

       最近看到一篇资讯,让我一下子眼前一亮。春节前,gad建筑设计总监孟凡浩在微博上也晒了农村的一组照片,不过引来的却是网友一片惊叹,纷纷赞誉吴冠中笔下的江南复活了。这组照片是浙江富阳东梓关农村回迁房的建筑图片,被称为最美回迁房。通过照片,我们看到的是是白屋连绵成片,黛瓦参差错落。画卷中的水墨江南,竟真的走进了现实。

       据报道,回迁房造价仅1357元 /㎡,一栋房子290到340平方米不等,总价均在40万元上下,再加上此前拆迁所得的赔偿款,村民入住新居的实际花费很低。从经济上来讲,在农村百姓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东梓关村的成功案例,提供了可借鉴的乡村建设新思路。现在许多农村的年轻人或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家庭,都在城里买了房子。如果遇到老房子拆迁,这部分家庭的老人未必适合城市生活,不少城市的人甚至希望能改造乡下老房子,拥有一套乡间别墅。简单的整体搬迁,消灭的是乡村建筑和文化。而如果让这部分人回迁,在山水田野间整体规划设计,进行异地重建,重构乡村的美和生活。资金、人流和产业也纷至沓来,于是,乡村的不仅美了,而且热闹了。

    真心希望,政府部门在未来能不断总结和推广,加快建设美丽新农村,让更多的乡村“看的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