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第188天9.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原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按钱穆先生的新解,“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孔子很少言利,只赞同命与仁。

解读:孔子不跟人言利,倡导人遵从命运的安排,君子素位而行,凭仁义准则行事,坦荡而强大。

“改变命运”是人们努力的方向,但如果命运没改变,要接受吗?命运与意识之间,是什么呢?如果不能接受失败,不认输,或许才是人最大的危险。“不向命运低头”,一方面是顽强的求索,需要方向、方法和付出,不意味着决绝和不留退路,更不意味着利欲熏心、不择手段或不惜代价。人不喜欢“低头”,但可以有敬畏心。能接受命运的人,或许才是真正踏实努力的君子吧。

接受命运,是把握命运的前提。

生活是鲜活饱满的,无需放弃,也不屑执着。每天我们吃主食,你会厌倦米饭吗?西方人也不会厌倦汉堡。我们每天说语言,你会厌倦吗?与这样的常的鲜活饱满,与这样不须执着又无须放弃的常相比,相对的那种单调就是麻木和自我封闭。麻木的生活让人越来越陷入自我,不能自拔。财富可以理解一个数字,也可以理解为很多东西。有些财富也可以有品质,当背后的积累被赋予道德和社会意义。与麻木相应的,是好奇。当我们迅速把好奇的东西变得不新奇了,再寻找比这更新奇的东西,比这更刺激的东西。在好奇中的迷失,或许是麻木,让我们脱离了那个鲜活饱满的常的世界。

这正是孔子哲学的价值所在。钱穆先生的解读,带给我们切己的思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