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仿:第一夜我们投宿在俄勒冈州的一个小村庄。村小而长,在风涛声里走过三个栈道似的梯级,才下到我们那一层。
原:第一夜我们投宿在俄勒冈州的【林肯村】。村小而长,【我们找到那家暮投卧(motel)】,在风涛声里走【下】三【段】栈道似的梯级,才到我们那一层【楼】。
评:“风涛声”三字,暗含了黑蓝的海水与天空,激荡回旋的风浪。“在风涛声里走下”,仿佛可见木栈道上一小队拎箱驮包的人,缩脖捏领,借着木屋里透出的微黄灯光拾阶而下。
庸俗的写法是“在风里走”或“听着风涛声”,太过写实,少了想象。写声比写景虚,在某种声音里做某事,声音即氛围。
2. 原来客栈的正面背海向陆,退叠的层楼而下,一直落到沙滩上。
原来【小】客栈的正面背海向陆,【斜叠】的层楼【依坡】而下,一直落到【坡底的】沙滩。
评:这里一定要有“小”字,小客栈才能比喻成海螺。
“退叠”的视角是由下至上,“斜叠”才是由上至下。为何会斜叠?因为“依坡而下”。
3. 打开房门,扑面而来是又潮又腥的海味,赶忙打开暖气取暖驱寒。
【开门进房】,【迎面】【一股又霉又潮的海气】,赶快【扭开】暖气【来驱寒】。
评:简明原则,今后把“扑面而来”替换成“迎面”,能用俩字说清的不用四字。
“潮”与“霉”双生。用“扭开”,不用“打开”,动词明确化。
暖气自是取暖的,不必再提,“驱寒”更接续上文,又霉又潮,才要赶快驱驱。
4. 落地窗外,是空寂的沙滩,沙滩之外,是更空寂的海。海浪拍打着沙滩,声撼十方。
落地【的长】窗外,是空寂的【沙】,【沙外】,是更空寂的海,【潮水一阵阵地向沙地卷过来】,声撼十方。
评:“落地的长窗外”比“落地窗外”音节更多,读来更绵长。特别读“长”的时候,就是多了些落寞。同样“沙”、“沙地”比“沙滩”空旷寂静。
5. 就这样,梦里梦外,听了一夜的海。全家四人像一窝寄生蟹,住在一只满是回音的海螺里。
就这【么】,梦里梦外,听了一夜的海。全家四人像一窝寄生蟹,住在一只满是回音的海螺里。
最爱的一句!
自省:用笔啰嗦,描写不够细致准确。
感觉学习深度还不够。碰巧看到了两则方法,记录一下:
本杰明富兰克林学习把握文章架构:每天阅读一篇文章,在另一张纸上记下关于文章中每一个句子的笔记,然后将笔记打乱顺序放在一旁,几个星期后再找出来,试图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笔记内容,并利用他们复原杂志的原文。
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将每篇文章一句句地译成诗歌,几个星期后再尝试把诗歌还原为文章。
——《社会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