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社会诱因和自我评价互相作用,拖延症就像干柴烈火遇上大风,越演越烈。
而真正对我们造成伤害的,不仅是拖延的后果,还包括后续的“情绪税”——有人是拖延之后特别自责;有人是贴上标签以后释放(原来是因为我有病,不治了~~)——这些负面情绪,危害更大。
其实对于拖延这件事,我们不是不够理性,而是应该再感性些。下面是和拖延症正确玩耍的3种感性姿势:
1、接纳。对于拖延,最好的策略,是先接纳。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试着和自己讲条件。别当法官,试着当个谈判员。给自己设定一个执行意图:“if我拖延了,then我就好好享受拖延20分钟”。你再享受中浪费的时间,并不是浪费时间。然后:“if我已经拖了20分钟,then我就工作5分钟”。
3、尝试向拖延请教。试试“心理位移”的自由书写方式。比如,第一行你可以这么开头:我开始拖延,是因为……这教会我……;然后第二次换第二人称:你开始拖延,是因为……你学习到……。写完后你就会慢慢理解拖延背后的很多心绪,情感上也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