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半年看不到显著效果,不知道跑步姿态是否正确,不明白此时此刻的跑步能力处于何种水平,不清楚自己有没有跑步潜力,怎么办?
有人说,请个跑步教练啊,或者,找个陪练也行。网络时代,在网上很容易就能约到个人居住区域陪跑的伙伴。
听上去不错,可惜,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太现实:不仅仅是因为钱,更多的伙伴是因为嫌麻烦。跑步本是一件自由自在的事儿,没有几个人愿意受约束。
所以,成年人跑步,自己控制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教练。
如何当好自己的跑步教练?怎样控制跑步?
一、必须明确自己的跑步目的,有的放矢,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常见的跑步目的有以下几种,不妨琢磨一下不同的跑步目标应该对应什么样的跑步要求:
1、为了缓解压力、调剂心情,希望跑步之后自己可以完全放松下来,有更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2、为了健康而跑步,比如减肥,比如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降低心率、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3、为了提高跑步能力,包括跑步时间更长(比如从只能跑10分钟提高到可以跑半小时)、跑得更快(比如配速从每公里5分钟提高到4分钟)、跑得更远(比如计划半年内拿下半马甚至全马)。
4、为了拿奖牌。第三条是自己和自己比,这一条是和别人比。专业运动员可以有这个目标,毕竟有专业的教练团队;大众跑者最好悠着点,防止跑步受伤是我们跑步的首要前提。
二、弄清楚日常跑步锻炼的基本指导原则,这样才能评估每一次跑步锻炼是否合理。
1、绝不带伤跑步,身体不适或者出现伤痛立即终止跑步。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跑步不可逞强。
2、坚守循序渐进原则,慢慢来才能越跑越好,让身体慢慢地适应自己的节奏。如果一开始只能跑10分钟,那就再走20分钟;如果跑步时心率过高,那就把速度降下来。
3、适当刺激原则,不要让身体始终处于舒适区。常年保持一个速度匀速跑,看上去很轻松,实际上不利于身体能力的保持。每一次跑步不妨多变换花样,比如,先慢跑10分钟热身,然后按照正常速度匀速跑,最后加速跑10分钟;比如,偶尔跑一次坡道或者水泥路;比如平常跑10公里,周末多跑两公里。
4、跑步强度和休整时间匹配,不打疲劳战,牢记休息是最好的恢复。每周必须休息一到两天,高强度跑步后只能进行恢复性跑步,不能让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更不能让关节、骨骼高负荷运转。
三、通过身体感觉控制跑步,不要自己骗自己。毕竟,跑步是一项耐力运动,需要长期训练和坚持,身体不断适应之后才会有提高。
只要不是为了提高跑步成绩(跑得更快或者更远),那就跟着感觉跑,用最直观的感觉控制自己的步伐。
1、呼吸节奏可以有效控制跑步节奏。根据个人习惯,比如,慢跑三步一呼三步一吸;正常巡航速度跑两步一呼两步一吸;加速跑、快跑一步一呼一步一吸。又比如,慢跑时只用鼻腔呼吸,巡航跑嘴巴呼气鼻腔吸气,冲刺跑口鼻并用。
2、根据说话聊天正常与否控制跑步强度。不影响正常聊天,说明跑步强度很合适;气喘吁吁无法正常说话,说明跑步强度已经很高;还能保持微笑,呼吸平稳,说明摄氧量完全跟得上跑步节奏。
3、累不累,心里清楚,不要等到疲劳过度才停下来,日常跑步不应该影响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跑完步的最佳感觉是身体状态完全激发出来,跑步带来的效果可以持续大半天乃至一整天。
四、通过心率水平合理控制跑步,让评估更可靠,不让跑步产生任何副作用。
1、要知道自己的最大心率,这是个人的跑步上限。
最大运动心率常用算法是“220-年龄”,这个算法误差在10到30之间。50岁的人算出来的最大心率是170,实际却可能超过190次。
买一块运动手环,自己完全可以测量出最大心率:热身慢跑10分钟,然后加速跑5分钟,最后全力冲刺1分钟,这时候的心率基本上就是个人最大运动心率。
以最大心率为基数,马上可以得出自己该怎样跑:慢跑时心率在最大心率的70%以下,正常速度匀速跑、耐力跑心率为最大心率的70%到80%,间歇跑、无氧跑心率可以达到最大心率的90%。
2、我们的身体最适合长距离慢跑,跑步时心率的最佳状态为最大心率的70%左右。也可以通过年龄简单计算,即最佳运动心率为“180-年龄”,误差在上下10次左右。
让自己在80%的跑步时间里都处于最佳心率吧,每一次或者每一周有20%的时候快速跑或者加速跑就够了。
3、用心率状况检查自己跑步能力是否提高:同样的配速,在三个月以内,如果心率状况维持不变,说明跑步能力原地不动;如果心率下降了,说明跑步水平在提高;如果心率增加了,那就应该小心,先把配速降下来,尽量提高慢跑比例。
每一次跑步都是一次训练,控制好自己的训练状态,我们就是自己的跑步教练。大众跑者要学会自己帮自己,我们不是专业跑者,没有专业教练,但我们一定可以跑得很轻松、很长久、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