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见到了从澳洲回来的朋友,朋友的儿子哈维比和和小半年,两个小朋友第一次见面。我很期待这次见面,想要看看中西方不同养育方式下的孩子到底有什么不同,事实证明真的很不一样。
第一印象是哈维粗壮的小腿,黑黝黝的好生健壮,朋友把他放在地板上,他光着脚丫蹬蹬瞪在屋里撒腿就跑,虽然跑的还不稳当,但是两只厚实的小脚丫稳稳的扒住底板,上肢挥舞起来像是只可爱的小猩猩。我把和和也抱下来,面对陌生环境他有点发怯,躲在我的两腿中间小心张望着。朋友很耐心的拿出玩具来引导他,把两个小朋友拉到一起,告诉他们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弟弟哈维果然是热情洋溢,很快爱上了和和,他先是跑过来想要摸摸和和,和和躲开,然后想亲亲和和,和和继续躲开,最后他张开两臂想给和和一个大大的拥抱,和和不情愿的把头伸过去,终于完成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抵牛牛(头碰头)。
紧接着是玩玩具和吃零食,几乎是朋友递给和和一个玩具,哈维就会迅速的拿下,和和拿起一个零食,哈维敏捷的夺走。和和急了,开始哭着向我求救,我故意按兵不动,朋友迅速的周旋在两个孩子中间,努力维持着平衡,一看就是见惯了如此景象。看着哈维出击,和和躲藏、着急再到努力挽回局面。我很欣慰,和和在带动下终于有了主动的意识。
其实两个小朋友截然不同的表现方式我应该有所预见。毕竟一个在澳洲阳光明媚的户外公园中与若干孩子混龄玩耍,一个是在冗杂封闭的楼房之中由老人独自抚育。一个性格外放,一个内敛细致。这样的碰撞养育方式的碰撞,也是不同文化背景的碰撞。我当然会艳羡那小牛犊一样拥有健康体魄和奔放性格的孩子,也会羡慕那纯天然的养育环境下激发出的童真与活力。但是当和和走进朋友的书房,用手指轻轻敲击钢琴上一个个大大的键盘,突然间静下来聆听他喜欢的声音时;害羞的看着朋友说:阿姨真漂亮,我突然间感到了释然,环境也好,文化也罢,性格如此,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多样的嘛。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顺应身边的这个环境,尊重他自然的发展,更好的去爱他,接纳他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