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由?是财务还是选择,亦或者其他。如果你读了《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你会豁然开朗,“自由就是有被讨厌的勇气。”
我们是社会人,有责任、有义务、有选择、亦有束缚。有很多事我们逃不开,比如对于子女的养育责任,比如我们要遵守公序良俗的制度,等等。乍一听,我们还有自由的可能吗?
首先,自由不是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能违背制度,否则将会出现乱世,也不能随便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对于你需要付诸责任和义务的对象是致命的伤害,这是我们生来所具备的能力。自私自利不是自由,而是将自由的获得的痛苦加在了别人的身上,给别人带来痛苦,然后慢慢变得孤独。
其次,自由也不是与外界隔绝联系。确实如果宇宙只有我一个,真的会缺少很多的人际带来的烦恼,似乎自由了,但也不是真的自由。因为,我们无法实现宇宙只有我一人,如果真的只有我一人,那种孤独感会席卷而来,应该会比与人相处带来的烦恼要痛苦万分。
那么,自由与被讨厌有什么关联呢?如何去理解呢?
其实不难理解,我们追求的自由是内在的自由,也就是保持自我的那一份勇气,敢于拒绝他人的勇气,敢于接纳外人看起来“不完美”的勇气。往往我们鼓足了勇气的时候,会遭到别人言语上的不理解或者讽刺,我们会很难受、所以越来越不敢与他人不同,以至于我们忘了自己的需求,迎合让我们逐渐失去了自由。我们害怕说真话、害怕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别人、害怕别人会对我们投来异样的眼光,害怕很多事,害怕到忘了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但,一切害怕的事,只是我们臆想出来的,未必会发生。如果我们能够有勇气面对自己害怕的臆断场景,那么会不会更加能够直面自己的决定,自由随之发生。
当然,我们保持自我,有被讨厌的勇气,需要对自我有明确的认知,我们的想法、行为是建立在不主动伤害他人的情况下,也没有违背公序良俗的秩序,这是底层的基础体系,不能打破,否则自由就会变成自私的自己。
获得自由,不是无法实现的事,但要从接纳自我开始,才能保持自我,然后不在意他人的看法,不害怕被人讨厌,因为,我们认识的人中有80%不喜欢自己是非常正常的事,喜欢自己的人我们彼此呵护,不喜欢我的人,也没有关系,你讨厌我那是你的选择,我接受也理解,但不强求。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够获得自由,有勇气面对别人讨厌自己这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