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其实是大学看的一个本书的名字,也是我看过的第一本书,那时候的我不喜欢学习,我是一个看书学习就困的人,但架不住室友几个天天说,从小就好奇心重,没禁得起诱惑我就看完了它。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吸引力法则:你所说的,所想的、关注的都会无限的放大,无论好与坏,只关注好的、喜悦的,宇宙会给你更多。当然你是什么样子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喜欢,爱戴。
大学那个年纪当然不会懂那么多,理解的那么深刻。现在的我真的觉得“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这句话背后的真相和吸引力法则也是大径相同。
一个多月和爽的恋爱经历好像过山车~那会儿因为前男友导致她的情绪起起落落,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倾听~幸运的是她慢慢走出了失恋的阴霾。又好像我们看过的电视剧被压缩拍成电影,主要人物的刻画,关键剧情的发展,到完美的结尾,我们似乎什么都没有错过,反而剧情更加的扣人心弦。我是一个传统家庭长大的孩子,对于俩人见家长的问题,我认为是男方要先带女方见家长。但“剧情”就是大反转,一个月多我见了她两次家长,第一次“妹妹过生日”,第二次沈阳疫情元旦自己家不能回;来丈母娘家每次都是新感觉:第一次是爱与责任,第二次是她家一份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都经历那么多磨难,其实就是为了筛选掉劣人,最后找到和我们同频的人,人与人就像磁铁的正负极,两个对的磁场就会相互吸引,也就是所谓的吸引力法则。我很喜欢莫言《晚熟》一句话:
“本性善良的人都会晚熟,
并且是被劣人所催熟的,
后来虽然开窍了,
但他仍然保持善良与赤诚。
不断的寻找着同类,
最后变成最孤独的一个”
我之前觉得吧,父母对我的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纯洁的爱,这份爱是没有任何的杂质,直到遇见她,遇见她的爸爸妈妈和家里人,让我找到同类的,找到一家人的感觉,每次都舍不得离开,每次又那么的期盼。原来这个世界真的有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会像自己的爸爸妈妈那样无私的,非常细微的关心我;我犯错误也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教导我。
我很幸运找到了四块五的她,我以当过8次伴郎的经验告诉自己也会和我的已婚朋友们一样嫁给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