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天读书分享104——为什么孩子会不思进取,变得堕落?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儿童人格教育》,作者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02.07—1937.05.28),他是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他创立了个体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我将分享追求卓越对教育的意义这部分的内容。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自己努力学习,一点都不要父母操心?有的孩子会不思进取,自甘堕落,无论父母如何斥责,打骂都无法扭转孩子的恶劣表现?

追求优越与自卑感是这个问题的典型体现。

在某种环境中,儿童会感受到自卑、脆弱和不安,这些感觉会对儿童的心理起到刺激的反作用。儿童会想方设法摆脱这种状态,努力达到更好的水平,借此获得某种平等甚至是优越感。这种积极向上的愿望越强,儿童就越会调高自己的目标,证明自己的能力。

渴望优越是与一些明显的性格特征联系在一起的。若是孩子特别强烈地渴望能得到肯定,那么他一定会表现出很强的嫉妒心。

这一种类型的儿童很容易有这样的心理,即希望他的竞争对手遭受不幸。不仅他怀有这种阴暗心理,而这类心理常常会引起神经疾病,而且他还会想方设法给对手造成伤害,或者制造各类麻烦,严重的还会表现出犯罪的倾向。

有这类倾向的孩子会无中生有地造谣中伤,泄露别人的隐私,贬损小伙伴的人格,以此来抬高自己,尤其是有其他人在场的时候。若这种权力欲望过于强烈,他还会表现出恶毒以及报复的心理。

这类孩子在平时也总会表现出好斗以及挑衅的架势,他们喜怒无常,眼光凶狠,突然暴怒,随时一副要与人打架的架势。

而那些充满着雄心壮志的儿童,则非常愿意参与各种可能的竞争性的游戏。不过,我们会看到,他们在遭遇挫折时也会表现出惊恐以及不知所措。我们可以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故事和历史人物,了解孩子们自我肯定的方向和自我肯定的程度。

如果孩子经常沉溺于自大的白日梦境中,往往代表着强烈的自卑心理。这种心理驱使这些体验失望和遭受挫折的人逃离现实,从别处去寻找精神上的满足。

我们社会中的普遍的价值观认为:雄心是一种美德,值得鼓励。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过分的雄心往往会妨碍孩子的正常发展。这种孩子常常会回避其他的问题,因为内心日益膨胀的雄心,他们一门心思放在追求考试名次上。

这类儿童的生活目标变得明确而单一,他们唯一的乐趣就是超越别人,他们的生活也围绕着这个目标而展开,这对儿童心灵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我们必须要时刻提醒他们不要将太多的时间花在书本上,而是要经常出去走一走,呼吸室外的新鲜空气,多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关心一些周围的事情。

如果孩子总是希望拥有更多的优越感,而将这个当做自己努力的首要目标,甚至因此展现出一种让人心生疑虑的执着。通常情况,在这种心态之下,儿童的追求上总是夹杂着太多的雄心。

当和其他孩子玩耍时,这种类型的孩子没法与人友好相处。因为,在游戏中,他们总是试图扮演领导者的角色,也不乐意遵守游戏规则。这样下去只能使他们无法获得参与集体活动的乐趣,他们还总是昂起高贵的头颅对待身边的人。

这类儿童十分敏锐,尤其是面对来自家庭成员的期望的时候。对于要求他们完成的任务,他们也会十分激动和紧张的想要完成好,因为他们想成为领先者,成为“众人眼中的人物”。

但是,我们的社会往往提倡要有雄心壮志,面对没有雄心的孩子,很多老师会采取十分严厉的措施,或者给这类孩子很低的分数以激发孩子的斗志。这并不是值得提倡的普遍方法。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倒数的孩子,很可能这类方法已经让他们无所适从,甚至,他们会变得更加愚笨无知。

但是,若老师能够以温和、充满关怀和理解的语气和方式来教育这些孩子,他们会表现出一些令人吃惊的能力。而通过这种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的转变会更加的不可思议,他们通常会表现出更大的雄心,因为他们非常惧怕再回到之前的状态。

现在,我们就很容易理解那些“坏”孩子之所以这么“坏”的原因。他们不爱上学,是因为他们没有将追求优越的心理与遵从学校的要求联系在一起,不但没有,而是相反。于是,他们逐渐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症状,越来越堕落,不但不思进取,反而变本加厉地退步。

他们乐于成为班级里的小丑,成为首要的捣蛋分子,引起别人发笑,除此之外,他们什么也不在乎。他们喜欢激怒和招惹同学,旷课逃学,或交一些品行不端的朋友。

要是父母厉声责怪孩子,强迫他必须去上学,那么孩子非但不想去上学,甚至还会想出各种办法解决现在的处境。当然,所有的方法都是想逃避,而不是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孩子常常忘记或丢失书本,他的书本总是东一个,西一个,不是忘记带,就是弄丢了。完全可以肯定,他并不喜欢学校生活。他在学校里没有得到肯定,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所以他们在选择逃避。

作为孩子的父母,在气愤的时候,可能会说着这类话,说孩子不思进取,没有前途,骂他们愚笨无用。而孩子们在学校的遭遇,又让他们不断地认定这些预言或谩骂的结果,而幼小的他们也没有这样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身为长辈的父母也同样缺乏这些能力来纠正自己的这种错误看法。

所以,很多孩子在进行努力之前,他们就已经放弃了自己。他们甚至将这类所谓的失败当成自己无法逾越的障碍,并将这些当成是自己无能蠢笨和不如别人的证明。

当孩子在学校中无法获得优越感,他们之中很多就选择开始逃学,发展到后来,逃学已经无法满足他们心中日益膨胀的优越感了。他们迫切需要新的行动来证明自己,这就是违法乱纪。即使父母加倍的训斥他们,打骂他们,都很难让孩子改变去追求他们感觉到的优越感,他们想要摆脱在学校中的自卑。这样下去,他们的错误便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误入歧途,走上犯罪之路。

所以,每个孩子都有优越感和自卑感,当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家长或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他们就会更加的勤奋和努力,去不断的追求这种优越感。当孩子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责骂、殴打或体罚,他们的自卑感就会占据上风,他们就会逃避学习,想从其它的地方去寻找和获得优越感。

如果我们不以学习的成绩作为孩子人生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对孩子们更多的采用温和的态度、多鼓励和帮助,不乱发脾气对待孩子,不给孩子增加无为的压力,那孩子们的表现和行为就不会越来越差劲,越来越恶劣。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梅耶·罗斯柴尔德 能说出这种话的,我们一般都会认为这个人是...
    云雀叫了一季夏阅读 35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