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白# 关于爱Ⅱ

爱情,其实可以用经济学来做比喻,维持爱情就像维持市场运作一样,有供有求,让它平衡就行,当然这并不限次于物质,不然就太肤浅,太low了。

但不同于市场的是,爱情当中,“供给者”非常容易扮演,但“需求者”却真的需要点准备条件。

为什么这样讲?

“供给”,顾名思义,给你东西,但这东西不一定是你需要的。给你钱给你房,给你关怀,给你24小时的陪伴,给你充qq会员酷炫红钻,这都算是供给,它很容易实现,只要看“供给者”舍不舍得,但“舍得”也未必是“真心”的试金石,要不然为什么那么多被渣男伤害的女生都会哭诉“他以前对我那么好,什么都愿意付出”?

那“需求”呢?前面说“需求”的出现方式更难更刁钻,又来把“供给”逼逼了一通,那么它就是传说中“真心”的试金石咯?

那也未必,但它的质量确实比“供给”重的多。

爱情里的“需求”包括什么?金钱,精神的满足,性,等等。

把上述的这些东西形成大脑中的想法非常容易,但要把该需求传达给对方,就困难了,因为上述所有都牵扯到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只要牵扯到,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约束,伦理道德,法律制度,又或者是自身的心理障碍,这也正是我说的,为什么“需求”更难出现的原因。

所以那句话,“不可能只让一方不断地付出”,它只讲对一半。

我认为,在爱情之中,真正良好的关系,是双方同时兼任供给者和需求者,维持这样的循环关系。

要不然,男(女)朋友要来是干嘛的?

虽然这只是玩笑话,但请你静下来想想,当你的另一半某一天突然对你表达需求时,当他无视那些是非对错,把“需求”告诉你时,你要知道爱情给了ta多大的勇气。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