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做藤不做大树

上次的课程,老师讲了心理咨询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应注意的问题,真是讲到我心坎里了。一直在做,经常犯错,却不自知。老师讲到依赖和被依赖时我明白了,原来我一直在努力的想做棵大树,其实做藤才是人生目标。

做心理咨询和平常聊天没有太大区别,都是聊天,为什么心理咨询成了职业,要收费而聊天不收费,它们的区别在于专业和非专业。心理咨询是由理论支撑的言谈举止,是专业的。没有理论支撑的言谈举止叫聊天。心理咨询的聊天是有目的有目标的,聊天没有。

学心理要学会两个本事:一是千万别让人依赖上你;二是要有共情的能力。今天就把老师讲的依赖进行复习和理解。

依赖有四种形式:不易觉察的形式、阻抗的形式、间接的形式、直接的形式。我们生活中常常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被这四种形式悄悄的依赖上了。

一、不易觉察的形式

“你帮我分析分析,花多少钱不要紧,我怎么就是对我老公不放心呢?”

“妈妈你帮我看看,这道题该怎么做?”

如果帮她分析了,帮孩子做了,就容易被缠上了,一有事就会让你帮她拿主意,孩子也失去自主的能力。心理助人是帮人自助。孩子不优秀,一定是你替代的太多,被孩子依赖上了。优秀的人一定是吃的苦比普通人多,有了这份付出才有这份收获。懒是对抗内心的焦虑,有时候不防学的懒一点,把自己的圣母情结,上帝情结收一收,学会依赖一下别人,其实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二、阻抗的行式

“妈妈,单位让我写的方案我怎么写不出来,你说怎么办?”

“妈妈,老师昨晚布置的作业,我忘写了,你看怎么办?”

说好了就是不干或者说忘了,再推给你,就是阻抗的依赖。

三、间接的形式

“妈妈我马上就毕业了,我是继续读研究生还是工作呢?”

“妈妈这题我不会做,你看选A还是选B?”

这就是一种间接的依赖。

四、直接的形式

“妈妈帮我把水端过来吧!”

“妈妈你直接告诉我这事怎么办吧!”

这是一种直接的依赖。

如果我们都按上述要求去做了,给了孩子答案,从行为上看着是个勤快的妈妈,是个好妈妈,但从心理上,是个懒妈妈。好的妈妈是鼓励、启发、引导、支持孩子成长的,一定不会直接告诉孩子答案。

整个社会中,表面是强势控制弱势,实际永远是弱势在控制和指引着强势。就像两个孩子打架,受伤的肯定是那个比较强势的孩子;两口子打架,被抓破脸的一般是老公。

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就像藤和树。弱势的像一棵藤,强势的像一棵树,藤在依赖着树,树承受的压力肯定比藤大的多,有时候树被缠死了还不自知。

现代生活中,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身上都缺乏一种柔软的物质,他们丧失了轻盈的生存姿态,拖着重重的铠甲,活得辛苦又疲惫。男人们被教育“有泪不轻弹”、“流血不流泪”。当他们感到孤独、受伤、无助、脆弱的时候不会找同性或者异性朋友倾诉,不会找个肩膀依靠,都是自己一个人默默承担,默默消化。因为他们想做大树,他们以为大树强大。

老师讲课时,一再强调我们要学会示弱,因为柔软才是更长久的,示弱,也是一种勇气,一种信任,也是内在的真诚与柔软。来访者在你面前,他会更愿意打开自己,与你有更深的联结,然后获得更好的成长。示弱是现代人普遍缺乏的能力,示弱是一件困难又值得认真学习的任务,示弱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也是一种灵动的智慧。

示弱常常也表明了一个人自我接纳的态度,允许自己不强大,允许自己不完美,允许自己可以有弱点。平衡好独立与依赖、坚强与软弱,会促进我们的身体健康。示弱、撒娇、依赖他人是一种勇气,是一种信任,更是一份柔软。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安全感,他可以将自己柔软的部分向别人敞开,他相信别人,相信自己,也能够共情别人,感受到别人的感受,也能够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的感受,从而与人很好地建立起连接,让自己内心充满活力,情感。

学会做藤吧,别做大树!

                                                        2020.5.24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